“球王”马拉多纳曾被问:全世界都会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吗?马拉多纳毫不犹豫地回道:不

芸霄记史 2025-09-27 13:45:28

“球王”马拉多纳曾被问:全世界都会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吗?马拉多纳毫不犹豫地回道:不,中国不会。     这句话体现了他一生的立场,他不仅是个球星,更是公开站在反美阵营里的人,他的态度从来不遮掩,说讨厌美国,就是讨厌到底。     他这种立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和自身经历紧密相关,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是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接纳了他。   哈瓦那成为他远离毒瘾的新起点,他把卡斯特罗纹在左腿上,当作感恩的记号。     他的右臂上则刻着切·格瓦拉,象征着另一种抗争精神,他和委内瑞拉的查韦斯也关系极好,常常并肩出现在反美的游行中,这种政治立场,也让他成为拉美反美运动的旗手。     这种态度在球场上也有体现,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遭遇英国,这不仅是比赛,更是马岛战争的延续,全队都想用一场胜利来弥补失败的创伤。     那场比赛,他用两种方式宣泄情绪,“上帝之手”是挑衅,是用手把球打进球门的狡猾伎俩,他说这是从英国人手里抢东西。   另一粒“世纪进球”,则体现他超强的技术与天赋。     这两个进球一个肮脏,一个纯粹,却共同击碎了英国,阿根廷因此沸腾,他瞬间成为民族英雄,那一刻,他不再只是球员,而是背负起整个国家情绪的象征。     他骨子里的反抗精神还得从童年说起,他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贫民窟,在那里学会了不低头,出身让他与底层群众天然站在一起,也决定了他不会向所谓的上层折腰。     这种性格体现在俱乐部选择上,他在豪门巴塞罗那始终格格不入,最终离开,他转投那不勒斯,这支当时还在艰难保级的南方球队,就是因为他不愿在北方权贵面前低头。     结果,他硬是带领那不勒斯从无人问津到两夺意甲冠军,还赢下联盟杯,这不只是足球的胜利,而是南方穷人对北方富豪的一次鲜明宣告,他因此被那不勒斯人奉为城市的象征。     直到今天,那不勒斯主场已经改名为“迭戈·马拉多纳球场”,无人能动摇当地人对他的敬意,这份爱,是源自他替穷人争气的精神,而不是单靠踢球。     他也从不缺少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他不会去当政客,但会选择在公众面前掷地有声,他穿印有“阻止布什”的T恤,也公开批评教皇要关心穷人,他从不和稀泥。     1996年他到中国,同样直言不讳,他提醒人们别被美国快餐侵蚀,要守住民族传统;看到故宫文物,他喊话要强盗们归还。这些话或许直接,但足够真实。     马拉多纳的一生,早已超越了体育,他把个人命运与一个阶级、一个民族和拉美的抗争紧紧捆绑。     他既是带球突破六人的天才,也是敢把手伸向规则缝隙的挑战者,马拉多纳用一生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信源:2020-11-26 环球时报——“全世界都会成为美国的殖民地?”“不,中国不”

0 阅读:0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