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的反抗手段备受争议,但这是否意味着其他国家就失去了反制以色列的“正义”立场?2025年的三大动向,正在重塑国际法的天平。 首先,在联合国,143国以压倒性多数认定以色列的封锁为“集体惩罚”,连欧盟都首次整体站队,暗示制裁已在弦上。 这表明,国际社会反制的焦点并非哈马斯,而是以色列持续的“非法占领”行为。 其次,国际法院(ICJ)开了一个惊人先例:为防止种族灭绝,第三国“预防性拦截”援以武器可能不违法。 这直接将反制行动从“支持哈马斯”的泥潭,拉到了“履行国际义务”的法理高地。 最后,57个阿拉伯与伊斯兰国家不再空谈,直接启动200亿美元基金,准备绕开封锁,强行实施“多边人道干预”。 这三步棋清晰地表明:国际反制的合法性,已无需捆绑在“哈马斯是否正义”这个道德难题上。 当一个国家的行为本身持续违反国际法,那么基于联合国决议、国际司法意见和人道主义原则的经济、法律乃至非武力干预,便构成了程序上的“正义”。 所以,真正的问题或许已变为:当外交谴责与法律裁决都失效时,国际社会还有哪些牌可以打?
以色列打了两年才发现,单凭自身力量很难彻底消灭哈马斯。现在,加沙又出现一个反哈马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