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抵制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不打仗优点满满,一打仗全是短板?随着福建舰海试进程的推进,针对中国核动力航母的话题愈发增多,同时也出现一些争论,部分人员坚决抵制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宣称不打仗优点满满,一打仗全是短板。 要我说,这核动力航母就跟那些看着华丽却不实用的奢侈品似的,和平年代往海上一停,确实能赚足眼球——不用隔三差五找补给舰加油,甲板上舰载机排得整整齐齐,老远瞅着就气派,可真要是到了枪炮齐鸣的战时,那些明面上的优点立马就变成藏不住的短板,连带着还得拖后腿。 咱先从最实在的钱袋子说起,美国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就是个活生生的“吞金兽”例子,当初国会给它定的造价上限是105亿美元,结果首舰“福特”号造完直接干到130多亿美元,超支的钱都够咱们造小半艘山东舰了。 这还只是建造成本,后续维护更是个无底洞,就说核反应堆换堆芯吧,美国尼米兹级核航母每25年左右就得搞一次,每次维护得花2年半时间,这期间航母就跟趴窝的大铁块似的,完全没法投入使用。 2024年的时候,美国海军为啥让服役快50年的“尼米兹”号超期服役去西太平洋部署?还不是因为福特级好几艘都卡在维护里出不来,要是这时候真爆发冲突,手里没能用的航母,这不就抓瞎了? 再说说战时最关键的实用性,核动力航母最吹得响的就是“无限续航”,可谁也没说舰载机不用加油、船员不用吃饭啊。 就算航母本身不用补燃料,舰载机的航空煤油、弹药,还有船员的食物淡水,照样得靠补给舰一趟趟送,只要补给线被掐断,再牛的核动力航母也得歇菜。 之前美国在波斯湾部署航母的时候,光为了给核航母送物资,就得派3艘以上的综合补给舰轮流跑,一旦遇到对手袭击补给舰,航母立马就成了没弹药没燃料的活靶子。 更要命的是核航母上的关键设备还特别“娇贵”,就说福特级的电磁弹射器,设计目标是平均每4166次弹射才出一次故障,结果早期测试的时候,平均每181次就坏一次,有次还把舰载机的起落架都给弹歪了。 打仗的时候要是弹射器突然趴窝,甲板上的舰载机要么没法起飞,要么只能堆在上面等着挨炸,这时候核动力的续航优势,不就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笑话? 咱再回头看中国的情况,咱们跟美国不一样,美国要当“世界警察”,得把航母派到全球各地,所以才需要核动力撑续航,可咱们的战略需求主要是在第一岛链内守护近海利益,常规动力航母完全够用。 就说辽宁舰和山东舰,每次在南海或者西太平洋训练,配合901型综合补给舰,补给一次就能支撑半个月以上的任务,要是在近海活动,甚至不用频繁补给,比核航母省心多了。 而且常规航母的维护成本连核航母的零头都不到,山东舰一次中期维护的费用,还不够福特级换一次核反应堆冷却剂的钱,省下的钱能多造2艘055型驱逐舰,或者升级一批歼-35舰载机——这些装备跟常规航母搭配,战斗力可比单搞一艘核航母实在多了。 还有人说核航母是“大国象征”,可象征不能当饭吃,真要是把预算都砸在核航母上,其他关键项目就得受影响。 就拿美国来说,为了养11艘核航母,每年要花掉近200亿美元的维护费,导致海军的护卫舰项目拖了十几年,濒海战斗舰还因为经费不足早早退役。 咱们要是也学美国搞核航母,说不定055驱逐舰的后续改进型、新型核潜艇的研发就得往后推,甚至舰载机的更新换代都得受影响。 要知道,海军战斗力靠的是整个体系,不是单艘核航母撑场面,咱们现在的常规航母+055驱逐舰+核潜艇的组合,在近海已经能形成足够强的战斗力,没必要非要追求核动力这个“花架子”。 再说了,核动力航母还有个隐性风险——核安全。一旦在战时被击中,核反应堆要是泄露,不仅航母上的船员得遭殃,周边海域几十年都得受污染。 之前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常规航母虽然老出故障,但至少不用担心核泄露的问题,就算被击中,也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环境灾难。咱们讲究的是“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是硬上核动力,既解决不了实际作战需求,还得背上核安全的包袱,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总的来说,核动力航母在和平年代看着光鲜,可一到战时全是短板,造价高、维护难、关键设备还娇气,咱们中国又不需要像美国那样全球巡航,常规动力航母既省钱又实用,还能配合现有装备形成战斗力,犯不着跟风去搞核动力。
在“福建”号航母成为世界首次使用电磁弹射器完成五代机弹射后,外国军迷貌似眼神都变
【10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