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协议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免签协议正式落地,不少人当时还只是当作一条普通的外交新闻刷过,但当政策逐渐在现实中发酵,事情的走向明显开始“超预期”。 说“严重后果”其实有点唬人,真正显现的是那种渗透到烟火气里的“深度绑定”,这股劲儿远比单纯的外交公告有分量。就拿满洲里口岸来说,今年9月免签政策优化后,首日中午就验放了300多个俄籍旅客,俄罗斯姑娘维克多莉娅成了第一个入境的幸运儿,拿着护照没等两分钟就通关了,直奔呼伦贝尔草原而去 。这种“说走就走”的便利,可不是冰冷的政策文字能概括的。 边境城市的变化最直观。黑河早市现在成了俄罗斯游客的打卡地,坐船7分钟就能从对岸过来,扫码付款比本地人还熟练。摊位前全是中俄双语招牌,卖特产的大爷都能蹦几句俄语,问“要不要尝尝黑木耳”。珲春口岸更热闹,免签首日入境的俄国人就翻了一倍多,景区预约量涨了20%,连超市里都能听到夹杂着东北话的俄语交流 。这些不是刻意营造的景观,是老百姓用脚投票踩出来的热度。 旅游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中国赴俄游客直接飙到84.8万人次,同比涨了3.2倍;俄罗斯来中国的更多,一年就有150多万人,北京、三亚、张家界成了他们最爱去的地方。航班也跟着火,现在国内20个城市能直飞俄罗斯14个城市,航线比去年多了19条,机票搜索量动不动就翻几倍 。以前办签证得折腾半个月,现在揣着护照就能出发,这种便利直接激活了双向的旅游热情。 但热闹背后也藏着点微妙的“不对称”。咱们对俄普通护照实行免签,可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却说暂时不考虑对等政策,理由是担心移民管理和边境秩序。这事儿挺耐人寻味,一边是中方展现的开放姿态,一边是俄方的谨慎考量。不过这倒没太影响民间交流,同江口岸的旅行社订单涨了两倍多,还专门给俄罗斯游客准备了含赫哲族鱼皮挂件的礼包,文化亲近感一点没少 。 所谓的“超预期”,其实是政策打破了“官方热、民间淡”的隔阂。以前中俄合作总绕不开能源、贸易这些大词,现在变成了游客手里的特产、商贩嘴里的俄语、景区里的合影笑脸。这种从顶层设计落到日常生活的连接,比任何协议都扎实。当然,俄罗斯的谨慎也提醒我们,真正的互信需要时间磨合,但至少现在,边境的烟火气已经说明了一切。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俄免签协议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免
文武互娱
2025-09-29 05:54: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