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方智库专家向美国军方提议,美国应和中国谈判,交易台湾,主张台湾应由中国人自

静雅书声破卷绵 2025-09-29 06:51:55

美国军方智库专家向美国军方提议,美国应和中国谈判,交易台湾,主张台湾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美国应放弃台湾,认识到这是军方的包袱,也保护不了台湾。 2016年,台海局势的转折点清晰可见——蔡英文当局上台后,公然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将“渐进式台独”写入政策纲领。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打破惯例接听蔡英文电话,放宽美台官方接触层级,甚至默许台湾地区领导人以“过境”名义窜访美国。 这种“双向奔赴”的挑衅行为,直接导致解放军军机巡航台湾海峡频率从每月数次激增至每周数次,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更形成常态化战备警巡。 美国军方对此的应对堪称矛盾。2023年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兵棋推演显示,若台海爆发冲突,美军即使介入也将付出惨重代价:航母战斗群可能被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点名”,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将处于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射程内,而台湾岛内美军顾问团更可能成为首批伤亡目标。 更讽刺的是,美国海军2024年报告承认,中国海军舰艇总数已突破350艘,超过美军现役舰艇数量近三分之一,且055型万吨驱逐舰搭载的鹰击-21反舰导弹,射程覆盖整个第一岛链。 这种实力对比的逆转,迫使美国战略界开始重新计算成本。前国会地缘政治分析师布兰登·韦切特在《国家利益》杂志披露,目前驻台美军约500人,名义上是“军事顾问”,实则承担着情报收集与战备协调职能。 他警告称,这些人员一旦在冲突中伤亡,将触发《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模糊条款,迫使美国在“保台”与“避战”间艰难抉择。而卡瓦娜更直言不讳:这些军事存在非但不能保障台湾安全,反而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 经济层面的考量同样残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预测,台海冲突将导致全球GDP缩水2.5%,超过新冠疫情初期冲击。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台湾地区供应着全球60%的先进制程芯片,若台积电等企业生产中断,美国科技产业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种“芯片依赖症”,使得五角大楼不得不重新评估“协防台湾”的代价——是保住一个战略支点,还是牺牲整个数字经济命脉? 美国盟友的态度更添变数。日本防卫省2024年白皮书承认,若美军在台海受挫,驻日美军基地可能成为解放军第二波打击目标。 韩国则担忧半岛局势因中美对抗而失控,2025年军演中首次模拟“美军在台海失利后的应对方案”;澳大利亚虽跟随美国舰机过航台湾海峡,但其对华铁矿石出口占比仍高达35%,经济利益与战略冒险形成尖锐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卡瓦娜提出的“战略收缩”方案显得愈发务实:恢复上世纪70年代“一个中国+战略模糊”的默契,限制美台官方接触,停止售台进攻性武器,甚至逐步撤离驻台军事人员。 她特别强调,这并非向中国“示弱”,而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清醒判断——当中国拥有3000亿美元军费预算、东风-41洲际导弹可覆盖美国全境时,任何“以台制华”的幻想都无异于玩火自焚。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近期已释放微妙信号:2025年夏天拒绝赖清德过境美国请求,取消与台北的防务会谈,暂停4亿美元对台军售项目。这些动作被解读为“为重启中美谈判铺路”,但能否转化为实质性政策转变,仍取决于华盛顿能否突破“反华政治正确”的桎梏。 台海局势的未来,终究取决于美国能否认清一个基本事实:台湾从来不是可以随意交易的筹码,而是14亿中国人民的核心利益所在。 当卡瓦娜们开始用“包袱”“累赘”形容台湾时,或许预示着美国对台政策正站在十字路口——是继续在危险边缘试探,还是选择理性回归?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深刻影响21世纪亚太地缘政治的走向。 对于这场持续数十年的博弈,您认为美国最终会选择现实妥协,还是继续冒险激化矛盾?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0 阅读:0
静雅书声破卷绵

静雅书声破卷绵

静雅书声破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