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国记者问小马科斯:“1962年印度开了第一枪,差一点被灭国;1979年越南开了第一枪,差一点被亡国。请问大统领阁下,如果菲律宾开了第一枪,你觉得美国会帮助菲律宾到什么程度?” 提问发生在菲律宾总统府举行的年度记者会上,现场聚集了国内外数十家媒体。 记者提及的两次历史事件,均指向冲突引发的严重后果,问题核心直指菲律宾在南海争议中的战略定位,以及美国盟友承诺的实际效力。 这个问题没有预设答案,却迫使外界重新审视菲律宾的外交抉择与地区安全格局。 小马科斯的回应避开了对美国援助程度的直接猜测。他在发言中强调,菲律宾的外交政策基石是维护主权与地区和平,任何决策都将以民众利益为核心。 他提到中菲建交 50 年来的合作历程,即便存在南海争议,双方在经贸、基建等领域的合作仍为菲律宾带来实际收益。 这番表述未提及 “第一枪” 的假设场景,却清晰传递出拒绝冲突、倾向协商的立场。 美菲之间的防务承诺有明确的条约依据。 1951 年签署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是双方安全合作的核心框架,美方近年多次重申该条约适用于南海地区对菲律宾武装部队、公共船只及飞机的武装攻击。 2023 年 5 月,美菲更新防务准则,将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也纳入条约保护范围,这一调整曾被解读为美方对菲支持的升级信号。 但条约条款中暗藏限制条件。条约文本对 “武装攻击” 的界定需满足明确的触发标准,且美方援助的具体形式并未细化。 历史上,美国对盟友的支持并非毫无保留,小马科斯家族对此有切身体会 ——1980 年代 “人民力量” 革命中,美国曾撤回对老马科斯政府的支持,促成其家族流放。 这种历史记忆,让菲律宾在依赖美国安全承诺时始终保持审慎。 小马科斯政府的实际行动更能体现政策倾向。 9 月 25 日,中国驻菲大使离任会晤中,小马科斯明确表态不会让南海问题绑架中菲关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不变。 他主动提及希望中国加大对菲投资,期待通过双方努力解决分歧,这番表态与此前在记者会上的回应形成呼应,展现出平衡外交的思路。 地区国家的态度为和平氛围加码。 中国国防部曾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指出,美方以防务条约吓唬中方徒劳无益,但中方始终致力于通过对话解决南海争议。 东南亚其他国家也多次呼吁,南海问题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协商妥善处理,反对外部势力介入加剧紧张。 这种共识为菲律宾提供了多元的外交选择空间,减少了对单一盟友的依赖。 菲律宾国内的民生诉求是政策选择的重要考量。该国经济对外部投资和贸易依赖度较高,中菲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合作等领域的项目直接关系民生改善。 冲突风险可能导致投资停滞、贸易受阻,最终影响民众生活。小马科斯政府清楚,维护稳定的外部环境,才是兑现执政承诺的前提。 美国的表态也存在微妙平衡。 美方虽重申对菲防务承诺,但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 “不鼓励冲突”,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议。 这种表态既安抚了菲律宾,又避免与中方产生直接对抗,显示出美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务实考量,并非无条件支持菲律宾的任何行动。 从记者提问到小马科斯的回应,再到各方后续动态,整个过程没有出现激化矛盾的言论或行动。所谓 “开第一枪” 的假设,最终被导向对和平路径的探讨。 这背后是对历史教训的铭记,对民生利益的重视,以及对地区稳定的责任。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这种理性务实的选择,正是维护和平发展的关键力量,也为南海问题的妥善处理提供了积极范本。
菲国记者问小马科斯:“1962年印度开了第一枪,差一点被灭国;1979年越南开了
玉龙吟风梦九霄
2025-09-30 13:57:21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