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就在昨天!日本突然宣布金价爆了! ·······························> 2025年9月29日,东京黄金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田中贵金属公布的黄金零售价首次突破2万日元大关,达到每克20018日元(约合957元人民币)。 与2020年3月疫情初期金价飙升不同,本次上涨伴随三大特殊指标: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1.2%、日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60关口、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达到GDP的250%。这种"三重共振"现象,指向更深层的系统性风险。 更关键的是定价权转移,传统上伦敦和纽约主导全球金价,但此次东京金价率先突破心理关口,反映亚洲市场正成为定价中心。新加坡金银市场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东亚黄金交易量已占全球38%,较五年前提升12个百分点。 金价飙升与日元贬值形成恶性循环。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2025年1-8月贸易逆差达23万亿日元,迫使央行维持超宽松政策。弱势日元虽利好出口,但推高进口成本,其中黄金年进口量达480吨,贬值直接传导至金价。 朝鲜半岛局势是重要推手。2025年以来朝鲜试射导弹频率增加,9月初的新型潜射导弹试验促使日本富豪阶层增持黄金。三菱UFJ信托银行统计显示,8月黄金保管量环比激增32%,创311地震后最大增幅。 日本金融机构内部指引要求,将台海风险纳入压力测试。第一生命保险等机构悄然将资产组合中的黄金配置比例从3%提至5%。这种未公开的调仓行为,加剧市场紧张情绪。 日本央行自身成为矛盾焦点,截至8月底,日本官方黄金储备仅765吨,占外汇储备2.5%,远低于德国的63.5%。 这种保守配置在美元信用动摇时显露出脆弱性。前央行委员白井早由里透露,内部正讨论增持黄金至10%的方案。 更值得玩味的是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黄金的竞争关系,中国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大后,日本加速研发数字日元。 但黄金作为非主权资产的独特价值,在法定货币数字化浪潮中反而凸显。这种悖论促使投资者"用脚投票"。 当前金价走势与1980年有惊人相似。当时苏联入侵阿富汗推高避险情绪,日元汇率升至240,金价触及每克6700日元峰值。但本轮周期的新特征是:数字货币分流、老龄化加剧、国债泡沫三大因素交织。 日本黄金协会理事中岛康夫指出,相比45年前,如今日本家庭金融资产达2000万亿日元,但黄金占比仅0.3%。若配置比例升至国际平均的1%,将产生4万亿日元新增需求,足以持续推高金价。 金价暴涨冲击日本优势产业,电子产品年耗金量达90吨,智能手机零部件成本随之上升。索尼公司测算,每部Xperia手机成本增加380日元,迫使其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泰国。 更深远的影响在新能源领域,光伏电池导电浆料需消耗黄金,京瓷公司被迫研发银铜替代材料。这种技术替代虽缓解成本压力,但可能削弱产品性能,动摇日本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金价分化的不仅是产业,还有阶层,大和证券调查显示,资产1亿日元以上群体黄金持有量增长25%,而普通工薪阶层黄金资产缩水。这种"避险鸿沟"正在重塑日本财富格局。 年轻人通过黄金ETF参与市场,而老年人倾向实物黄金。这种偏好差异导致流动性分层:纸黄金市场波动加剧,实物金条出现溢价。市场分裂为两个速度不同的世界。 美日货币政策背离是深层诱因,美联储维持高利率吸引资金回流,日本央行坚持收益率曲线控制,利差扩大至4个百分点。这种政策错位使日元成为套利交易工具,放大黄金的避险属性。 中国因素也不容忽视,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溢价持续扩大,反映亚洲实物需求旺盛。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现,中国黄金进口量连续三个月突破百吨,这种"东金西流"格局重塑定价逻辑。 黄金作为战略储备的价值重新凸显。日本防卫省智库报告指出,若台海发生冲突,日本可能面临金融制裁,黄金储备将成为关键支付手段。这种担忧促使政策层重新评估黄金战略地位。 技术面显示,2万日元可能只是中点而非终点。彭博终端机统计的期权头寸显示,看涨期权密集区在22000日元。基本面更支撑长期牛市:全球央行年度净购金量预计持续突破1000吨。 但风险同样存在。若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可能导致日元快速升值,金价回调。这种货币政策的"跷跷板效应",使日本金价走势比国际市场更复杂难测。 面对历史性金价,普通日本民众陷入两难。继续追高可能套牢,观望又怕错失保值机会。金融厅推出《黄金投资指南》,建议家庭配置比例不超过金融资产5%。但真正难题是:当纸币信用动摇时,传统建议是否依然有效? 更现实的选择是资产多元化,部分投资者转向白银和铂金,这些贵金属涨幅相对滞后。但市场容量较小的缺陷,使这种"替代性避险"充满不确定性。 信息来源:日本金价首次突破2万日元大关 财联社2025-09-29 16:52
收了2年黄金,今天憋不住说句掏心窝子的——手里有超过200克黄金的朋友,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