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移民英国的香港润人过得这么惨,怎么就觉得不幸灾乐祸都不好意思一样。 ​截图中

可爱卡梅伦 2025-10-01 07:48:06

看了移民英国的香港润人过得这么惨,怎么就觉得不幸灾乐祸都不好意思一样。 ​截图中,这名香港润英人士诉苦称,自己已经卖了房子移民到英国,原来以为会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可是现在每天都睡不着觉,现为英国政府改了政策,从原来的“5+1”变成了“10+1”,香港人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永居权,他焦虑得要看精神医生。 ​之前我在评英国政府给香港人“BNO签证”的时候就说过,这个“5+1”政策一定会调整,不把润英香港人的钱吸干不会罢休,最终情况果然如此。我相信,如果10年过去还有大批润英港人留存,英国政府会毫不犹豫地将“10+1”政策调整为“15+1”。 ——爽文桥段到此为止,下面说点掏心窝子的。 先说“5+1”变“10+1”是啥概念。原本伦敦拍着胸口:住满五年加一年手续,就能拿永居,港人一听,哗啦啦卖楼卖铺,把毕生积蓄兑成英镑,冲去曼城、伯明翰扫房。结果五年快到,白皮书悄悄改字,住满十年再加一年,才能递申请。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最绝的是中间政策可再改,等于把胡萝卜挂高两米,让驴子继续拉磨,磨完面粉还要交磨坊租金。英国财政大臣心里的小算盘噼啪响:港人存款先拿来托楼市、托消费、托养老金,等你们老了、病了、吃福利了,再一脚踢回“非永居”深渊,堪称空心菜——先吃叶子,再吃梗。 那位要睡安眠药的老哥,我翻了他社交账号,去年还在晒英式下午茶,配文“自由气息”;今年连发三条“睡不着、头痛、想回香港”。配图从红茶变成医生处方,落差堪比港股跳水。底下评论区更精彩:有人嘴硬“英国只是暂时困难”,有人劝他“咬牙坚持”,最损的是老英网友“不行就回去”,翻译过来就是——韭菜割完,根也别占我花盆。看得我一方面同情,一方面又忍不住吐槽:当初劝你别冲动,你骂我“小粉红”;如今政策翻脸,你跑来诉苦,我还得给你递纸巾,这圣母也不好当啊! 讲真,BNO这出戏,我2020年就写文唱衰。当时一堆“中介”在连登、面簿打广告:英国缺洗碗工、缺卡车司机,去就送身份!我回了一句“缺的是廉价劳动力,不是缺你”,瞬间被围殴。现在回头看,人家中介早换马甲,继续去忽悠下一波“5+1”——哦不对,现在升级“10+1”了,广告语我都替他们想好了:“十年青春换自由,值!”港人最爱的一句台词是“逃离沉船”,可跳过去才发现,对面是更大的一艘破冰船,船头写着“Welcome to Pay More”。 再说点身边统计学。我表妹在伦敦做护理,疫情第一年医院人手短缺,政府拍胸口“工作满三年给永居”,结果第二年改成五年,今年口头变成“看财政状况”。她同事里三个港人护士,两个已搬去新加坡,剩下一个天天算存款,“再熬两年就回本”挂嘴边。我问她“回本”指啥,她眨眨眼:“就是能把爸妈接来买个两居室。”我默默算了下伦敦房价,年薪五万胖、扣完税、扣完房租,回本大概需要……嗯,下辈子。人一旦把青春换成签证,就像把港币锁进英镑定期,汇率多少全看英国财政部脸色,这比港股还刺激。 有人怪我不厚道,“人家已经够惨,你还落井下石”。行,我收敛,说点建设性的。英国这盘棋明摆着:先吸你存款,再吸你劳力,最后吸你养老金。想不被继续割,只能三条路:一是趁手里还有点钱,赶紧转学签、创业签,跳去别的赛道,别再死磕BNO;二是回流,香港现在抢人才,高才通、优才计划招手,粤语录音比英文更容易找工作;三是去第三国,加拿大、澳洲对港人通道相对稳,起码不会像伦敦这样半夜改规则。最怕的是那种“卖房all in”派,十年青春押下去,回头路已拆,只能继续催眠自己“自由无价”。自由确实无价,但房租、医保、养老金都有价,而且价格年年涨。 写到这儿,又刷到那位失眠老哥的新帖:他决定去看私家精神科医生,一小时两百镑,药另算。配文“希望自己早日走出阴霾”。我叹口气,点了个赞,不是幸灾乐祸,是真心希望他早点醒:英国阴霾不是天气,是政策,靠安眠药治不了,得靠脚——要么回国,要么转跑道,别再数着日历等“10+1”变“15+1”。至于还在跳船的朋友,我一句话奉送:别拿十年青春换张不确定的卡片,英国不缺你,但香港随时欢迎你回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7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5

用户10xxx25

6
2025-10-01 15:44

[赞][赞][赞]

万古长青一颗草

万古长青一颗草

5
2025-10-01 16:48

在英国要改信伊斯兰教才混得好

二个人

二个人

2
2025-10-01 20:20

恭喜恭喜

用户18xxx65

用户18xxx65

2
2025-10-01 16:43

丢掉亲妈找后妈,以为后妈会对你更好,想啥呢?

亿分之一

亿分之一

1
2025-10-01 16:31

应润尽润

猜你喜欢

可爱卡梅伦

可爱卡梅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