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楼“重生”:别困在地标梦里,要扎进烟火气中 独山“天下第一水司楼”改造的酒店国庆满房,郴州瑶溪谷烂尾街区变网红商区,越来越多案例证明:烂尾资产从不是“包袱”,而是待激活的宝藏。但想让一时热闹变长久红火,关键得跳出“造地标”的旧套路。 过去不少烂尾项目的困境,恰恰栽在“唯地标论”上,要么追求建筑高度与噱头,要么沉迷奢华定位,却忘了文旅消费的核心是体验。独山酒店虽靠“烂尾楼重生”话题火了,但网友吐槽的“餐饮又贵又难吃”,暴露了服务内核的缺失;反观瑶溪谷,没把精力放在“高大上”的外观噱头,而是深耕瑶族文化,搞起非遗手作、红糖熬制体验,连咖啡都搭配蕨根糍粑做创意组合,用烟火气留住了游客。 成都西村大院的转型更具启发。这座曾陷入停滞的建筑,没走“高端地标”路线,而是做成开放的市井空间:环形建筑围出公共院落,架空跑道供市民健身,商铺混搭着文创与生活业态。它不刻意标榜“网红”,却因融入城市日常、承载本土生活气息,成了真正的“长红地标”。 反观河南夫妻耗资2000万盘活烂尾楼却失败的案例,除了建筑质量与债务问题,未能找到贴合市场的文化与服务定位,也是重要原因。可见,没有内核的改造,再华丽的“地标”也只是空壳。 烂尾资产的“重生密码”从不在建筑高度里,而在文化深度与服务温度中。与其砸钱造“一眼惊艳”的地标,不如像瑶溪谷那样挖在地文化、做体验业态,像西村大院那样开放公共空间、接足市井地气。 毕竟,游客会为“新奇地标”来一次,但只会为“值得回味”的体验再来无数次。
烂尾楼“重生”:别困在地标梦里,要扎进烟火气中 独山“天下第一水司楼”改造的酒店
城市更新观察家
2025-10-01 21:16: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