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健次演技好有共鸣感、檀健次剥洋葱式演技
看完震耳欲聋,说实话很惊喜!
电影比我想象中精彩,原以为这种聚焦听障群体的片子很小众,看起来会缺乏共鸣点,看完才发现其实这部片子讲的东西远不止聋人被骗,它想要表达的内核与我们每个普通人都相关。
《震耳欲聋》的核心命题是“让沉默者被听见”,而檀健次的表演本质上是一场“跨维度转译”——将聋人群体的困境,通过李淇这个角色转译为所有观众能共情的人性挣扎。
有一个印象很深刻的画面,李淇坐在坏掉很久的马桶上,从弄堂拥挤破败的老房子缝隙里窥见远处国金中心的的一隅,那里通明的灯火比月亮还亮。
在三十二楼办公是梦想,坐在漏雨的屋顶自嘲是现实,果然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原来李淇喜欢高级马桶也有一段故事。。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对李淇满眼崇拜,受尽生活搓磨的李淇借着酒意苦笑着回了八个字:先吃饱饭,再打官司。
李淇不是一个传统电影里彻头彻尾的好人,但我在观影的过程中,竟然没有任何一刻认为他做错了。
不得不说檀健次的演技真的很细腻,那些陪笑的退让,露怯的遮掩,无奈的妥协让我能隔着屏幕对他的挣扎感同身受,他很清醒也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夹在阶级之间努力平衡权势与良知,这种复杂矛盾的心理是李淇身上最能让我共情的地方之一。
看完电影,还有一幕其实挺难忘的。
李淇盯着那瓶价值他律所一个月利润的酒没有喝,转头倒了地摊上十块钱一大瓶的二锅头一饮而尽。
他做出了他的选择,这是李律人生的转折点,也是电影主旋律回归的时刻,但在檀健次的表演里我却能看见一点属于李淇本人的遗憾,他“做金字塔尖的律师”梦像一个彩色泡泡般碎了,至此他下定决心要把得到的一切全部交还,他要用自己去托举弱势群体的希望。
再次感叹檀健次的演技神了,正是因为有这些微妙的遗憾才让李淇这个角色非常让人共情。
最后法庭上升格镜头里檀健次的旁白台词说得太好了,很有力量,情绪也很饱满,让人听着想哭🥲
至此,檀健次已经完成了一场“跨维度转译”,把听障群体所面对的困境,通过李淇的内心挣扎与自我和解转化为所有观影者能代入的共通情绪,在看片的时候我甚至会思考,如果站在人生岔路口的人是我,我能否向他一样勇敢,做出这样的选择。
《震耳欲聋》是一部很具有现实意义的电影,檀健次你有这样的演技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片尾屏幕上有教手语🤟学了一下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