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终于硬气了一回! 2025年10月1日,台“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在台北表示,不会接受美方提出的芯片制造“五五分”要求。 同一天,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华盛顿称,目标是让美国本土承担至少一半先进制程产能。 台当局这回的表态,确实让不少人直呼“硬气”。 2025年10月1日,台“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在台北明确表示,不会接受美方提出的芯片制造“五五分”要求。 同一天,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华盛顿放出话,目标是要让美国本土承担至少一半先进制程产能。 这场隔空喊话,表面上是关于芯片产业的博弈,底下却藏着不少值得细品的门道。 芯片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可现代文明几乎就靠这小玩意儿撑着。 从智能手机到汽车,从医疗设备到军事装备,哪一样离得开芯片? 台湾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位置,那叫一个关键——全球超过90%的先进制程芯片产能集中在台湾。 这种近乎垄断的地位,既是一张王牌,也是个烫手山芋。 郑丽君这次表态,背后折射的是台湾产业界的普遍忧虑。 芯片产业是台湾经济的命根子,贡献了可观的GDP和就业岗位。 若真的接受美国的“五五分”方案,短期内或许能保住部分利益,长远看却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技术优势逐渐流失。 这不是简单的商业考量,而是关乎台湾未来产业布局的战略抉择。 但话说回来,台当局这次“硬气”的背后,恐怕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明年就是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年,此时在涉及本土核心利益的芯片产业上展现强硬姿态,不免让人联想到选举政治的需要。 况且,这种强硬能持续多久,还得打上个问号。 面对美国的压力,台湾产业界内部也存在分歧——有些厂商希望通过转移部分产能换取市场准入,另一些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技术外流。 美国那边,卢特尼克部长的表态同样意味深长。 自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过以来,美国一直在推动半导体制造业回流。 但三年过去了,效果似乎不如预期。 美国在芯片设计领域仍是领头羊,但在制造环节,特别是先进制程上,依然严重依赖亚洲。 这次提出“五五分”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焦虑——在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上,过度依赖单一地区带来的不安全感与日俱增。 这场博弈背后,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角色——大陆。 尽管在台当局的表态中只字未提,但大陆在半导体领域的快速发展,正在悄然改变游戏规则。 从28纳米到14纳米,再到7纳米,大陆芯片产业步步为营。 虽然目前在尖端制程上仍落后于台积电等企业,但按照这个速度,谁也不敢小觑未来的可能性。 全球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芯片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愈发凸显。 这次台美之间的芯片博弈,表面上是两个行为体的互动,实则牵动着全球产业链的每一根神经。 欧洲、日本、韩国都在密切关注,各自盘算着如何在这场芯片大战中守住自己的阵地。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技术自主与全球合作之间的张力愈发明显。 一方面,各国都希望在本土保有至少部分先进芯片产能,以确保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半导体产业的高度全球化特性又决定了,完全的自给自足几乎不可能。 如何在自主与依存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每个主要经济体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台当局这次的“硬气”能撑多久? 美国的“五五分”目标能否实现?这些问题暂时都没有答案。 但可以确定的是,芯片产业的版图正在重塑,而这场重塑的过程,必将伴随着更多的博弈与妥协。 未来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场关乎未来科技主导权的较量中,各方是会走向更加紧密的合作,还是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筑起更高的壁垒? 芯片这把双刃剑,既能切割出清晰的利益边界,也能划开难以弥合的分歧。 当所有人都想握住剑柄时,游戏规则又会如何改变?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权威信源深度分析,坚持客观立场,旨在促进理性讨论。原创首发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决策建议。信源、图片均来自网络,若存在争议、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将予以删除。)
台当局终于硬气了一回! 2025年10月1日,台“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在台北
薇薇呀
2025-10-03 10:07: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