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特朗普的训话,美军四星上将不堪受辱,直接“脱军装”走人。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托马斯·布西耶尔上将日前对外宣布,受“个人及家庭因素”影响,他作出了退役的艰难决定,并强调自己服务国家的承诺始终不变。布西耶尔突然选择“脱军装走人”,是美国国内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在布西耶尔宣布退役2天后,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一把手布莱恩·芬顿上将通过司令部官方渠道发布声明,宣布他将于一天后离职,但没有说明具体的离职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最后一天,赫格赛斯召集美军全体将领在弗吉尼亚州匡蒂科开会。 这事儿说起来跟电视剧似的——一位四星上将,掌管着美军所有核打击力量的大佬,听完总统训话后,直接“脱军装”走人了。不是拍戏,是真事儿。 托马斯·布西耶尔上将,这位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日前宣布退役,理由很官方:“个人及家庭因素”。但明眼人都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就在布西耶尔决定“不玩了”的前不久,特朗普召集了约900名美军将领开会。 一位服役时仅至少校军衔的文官,对着满屋子将军发表了45分钟讲话,核心意思就一个:听令,或者走人。这场面,想想就够尴尬的。 军装与领带之间,向来有道看不见的线。在美国体制里,这叫“文官控制军队”原则。 但问题来了:当政治的手伸得太急太重,越过那条线,会发生什么? 布西耶尔不是第一个。 在他之前,空军副参谋长詹姆斯·斯莱夫上将被解职;在他之后,特种作战司令部一把手布莱恩·芬顿上将也宣布离职。 这一出一进,看似正常人事变动,实则暗流涌动。 想想看,布西耶尔何许人也?掌管美军所有空基和陆基核打击力量。 这位置多重要?打个比方,他就是那个可能按下核按钮的人之一。如此人物,说走就走,连外界都直呼“意外”。 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曾提名他出任空军副参谋长,却在9月撤回了提名。没过多久,就发生了“训话”事件。 政治人物想在自己掌控的军队中安排“自己人”,这本不稀奇。 但军队不是公司,将军们也不是可以随意替换的部门经理。军事专业主义与政治忠诚之间,永远存在张力。 美国的建国先贤们设计这套体系时,想的是如何防止军人干政。 他们恐怕没想到,有一天问题会反过来——政治人物对军队的干预如此深入。 特朗普的顾问赫格赛斯在会上说得直白:不认同就辞职,给别人腾地方。 这话听着硬气,实则暴露了当下美国军政关系的困境——不是通过理念吸引人,而是通过权力威慑人。 军队讲究的是纪律,但更是荣誉。 对布西耶尔这样的四星上将来说,戎马生涯四十载,什么风浪没见过? 能让他选择“脱军装”的,恐怕不是政策分歧那么简单,而是尊严和职业军人底线的问题。 美军内部早有传言,说近年来政治色彩越来越浓。将军们被期待的不是提供专业军事建议,而是顺从政治决策。 这在平时或许还能维持,一旦面临真正的危机呢? 美国核打击力量的指挥官说走就走,这信号放给谁看?盟友会怎么想? 潜在的对手又会怎么盘算?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都不太乐观。 更深层看,这反映了美国政治社会的撕裂已经从民间蔓延到军队。 军队本该是国家稳定的压舱石,如今却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延伸战场。 回想历史,美国军政关系最健康的时期,恰恰是政治人物尊重军事专业性的时期。 艾森豪威尔从将军到总统,角色转换自如,因为他深谙两者边界。 马歇尔将军拒绝从政,因为他坚信军人应远离党派政治。这种默契与平衡,如今似乎正在瓦解。 布西耶尔的退役声明很体面,强调“服务国家的承诺始终不变”。 但字里行间,你能读出一种无奈——当政治环境让专业军人难以履职时,离开或许是最能保全尊严的选择。 芬顿上将的紧随其后更值得玩味。没有解释,没有告别,只是通过官方渠道宣布离职。这种沉默,有时比任何言辞都更有力量。 军队如刀,过刚易折;政治如手,握得太紧也会伤了自己。 如何在确保军队服从文官控制的同时,尊重军事专业主义,这不仅是美国面临的难题,也是所有现代国家必须思考的平衡术。 特朗普政府或许在人事上实现了“换血”,但换血之后是焕发新生还是元气大伤? 那些选择离开的将军们,他们的沉默背后,是否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最后留给读者一个思考:当政治的手扣响军事的门,门后那些守护国家安全的人们,该如何在忠诚与专业、服从与尊严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场军装与领带之间的无声硝烟,最终会照亮谁的前路,又将会把谁的理想化为灰烬?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权威信源深度分析,坚持客观立场,旨在促进理性讨论。原创首发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决策建议。信源、图片均来自网络,若存在争议、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将予以删除。)
听完特朗普的训话,美军四星上将不堪受辱,直接“脱军装”走人。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
薇薇呀
2025-10-03 15:07:31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