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人哀嚎:“为什么中国发言没人离场,以色列发言全世界都走了?世界变得太坏了!”——这大概是本届联大,最可笑的一句呓语。 在我看来,这不是世界变坏了,而是世界人民的眼睛,终于雪亮了。 纽约时间 9 月 26 日的联合国总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刚走上第 80 届联大一般性辩论的发言台,台下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座椅挪动声。 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非洲国家乃至部分欧洲国家的代表陆续起身离席,有人径直从他面前走过,原本坐满人的代表席很快空出大片位置,只剩以色列代表团和总理请来的亲友团站着鼓掌,场面格外刺眼。 这场集体退场并非突发意外。内塔尼亚胡当天的发言里,不仅将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定为以色列 “国策”,还宣称以色列在替美欧打击多个武装组织,却对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避重就轻。 而就在前一天,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已通过视频明确表示,巴方早在上世纪就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坚定追求独立却屡遭阻挠。 更让国际社会愤怒的是,当天加沙卫生部门刚公布,以军凌晨的袭击已造成 51 人死亡,其中 30 人来自加沙城,而自 9 月以来,当地已有 4 所医院被迫关闭,一万五千多名伤者得不到及时救治。 离场抗议只是国际社会态度的缩影。当天,哥伦比亚和南非牵头,联合土耳其、西班牙等 34 个国家组成 “海牙集团”,提出禁止对以色列进出口军用物资、审查相关公共合同等一系列措施,要求追究其责任。 沙特外交大臣更是直接表态,不建立巴勒斯坦国,沙特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就无从谈起。 连以色列国内都不乏批评声,前总理拉皮德在社交媒体上直言,这场发言全是噱头,没给出释放被扣人员、结束战争的半点儿方案,只会让国家更孤立。 反观同一届联大会议上的中国声音,从来不需要靠刻意营造氛围来获得关注。 中国的发言里没有强硬的辩解,也没有对他国的指责,更多的是对巴以冲突解决方案的务实建议,对加沙民众苦难的关切,以及对 “两国方案” 的坚定支持。 这种立场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对国际法的尊重,对人道主义的坚守,更是长期以来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公平正义的自然结果。各国代表愿意留下来听,是因为知道能听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激化矛盾的言论。 那些哀嚎 “世界变坏” 的人,其实是没看清国际社会的真正需求。以色列的孤立从来不是别人刻意针对,而是其长期拒绝和平方案、无视平民伤亡的结果。 当加沙的死亡人数不断攀升,当人道主义援助通道被封锁,当 “两国方案” 被公然否定,代表们的退场本质上是对不公的无声抗议。 而中国能获得尊重,也并非仅凭言辞,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行动 —— 在冲突中积极斡旋,向加沙提供人道援助,始终站在推动和平的一方。 国际社会的眼睛从来是雪亮的,谁在制造矛盾,谁在解决问题;谁在无视生命,谁在坚守正义,大家都看得明明白白。所谓 “没人离场” 与 “集体退场” 的差别,根本不是世界变了,而是公道自在人心。 这样的对比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不同处事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那么你觉得,国际社会的态度转变,更该归因于外界的 “偏见”,还是自身的 “选择” 呢?
没有哈马斯的加沙,民众才能安居乐业!2007年,哈马斯把法塔赫驱逐到约旦河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