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公认的军事实力第一是美国,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不过经过93阅兵和福建舰弹射之后,这个格局恐怕变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大家都知道,长期以来全球公认的军事实力排名是: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 不过,最近几年的变化,特别是2024年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成功和2013年93阅兵的震撼展示,让这种排序可能要重新思考了。 现代军力已经不再只是比谁的坦克、导弹或者核武器数量多,而是比谁的作战体系更完整,谁能把科技、信息化和工业底子真正用到实战中去。 先从93阅兵说起吧,那次阅兵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大家关注的是坦克和导弹的数量,谁家坦克多,谁家导弹多,好像就能比出高下。 但93阅兵展示的都是“信息化战场的硬通货”,可以说是把现代战争的规则提前告诉了全世界。 亮相的装备里,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可以精准打击移动中的航母,长剑-100巡航导弹速度快,贴地飞行,拦截难度大。 无人机体系也很完整,从侦察用的翼龙-2到攻击用的彩虹-5,形成了覆盖侦查、打击的链条。这些装备不是摆着看的,它们真正能改变战场格局,让以往依赖数量的战争思维过时了。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核武器多、航母多,但很多都是冷战时期的老型号。核武器更多是威慑工具,不是真正决定地区战力的手段。美国航母虽然看起来多,能用的往往只有3、4艘,其他的不是在维修就是在训练。 俄罗斯的坦克、导弹数量不少,但缺乏信息化装备和无人机作战体系,导致在俄乌冲突中战场效率大打折扣。 相反,中国现代化军力强调“精准突破”,用少量高科技装备牵制对手的大量兵力,这种“以点破面”的理念比单纯堆数量更有实战价值。 福建舰就是这种现代化理念的集中体现,这艘航母直接使用电磁弹射技术,而且一上舰就完成了三型舰载机的弹射试验:歼-35隐身战机、歼-15T重载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 这意味着航母刚刚具备弹射能力,就已经有了完整的作战体系,可以同时执行制空、打击和预警任务。 相比之下,美国福特号航母虽然也装了电磁弹射,但长期故障不断,平均每600次弹射就可能出问题,而且测试大多使用F-18这种老机型,至今没敢把F-35C大规模试飞上去,可见心里没底。 福建舰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技术稳定性,更在于设计理念和后发优势。 它从一开始就避开了美军在电磁弹射上的各种“坑”,没有像福特号那样折腾多年才勉强稳定,而是直接保证了可靠性,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资源用在舰载机整合和作战能力形成上。 这也是后发国家的好处——不用摸着石头过河,可以直接踩着前人的经验往上跳。 航母的作战力,最终还是要靠舰载机。福建舰上,歼-35专注制空,机动性比F-35C好,歼-15T是重载打击机,载弹量和航程都超过美军所谓的“超级大黄蜂”,空警-600预警机则搭载全数字化相控阵雷达,比美军E-2D半数字化雷达抗干扰能力强。 更妙的是,中国还有攻击-11隐形无人机,它不需要乘员舱,腾出的空间全部用于弹仓和油箱,航程超过4000公里,可以承担轰炸任务,让歼-35专心空战。这种分工协作比美国F-35C“万金油”的设计更精明。 不仅如此,福建舰的甲板布局也很高效。三台电磁弹射器配两台升降机,运作效率可能超过福特号。 福特号虽然吨位大,左舷升降机看起来多,但在电磁弹射时代作用有限,故障频发,实际弹射架次没法达到理论值。福建舰配合055型驱逐舰和东风-26导弹,形成远中近三层防空和打击体系,美国航母想要靠近第一岛链,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生存概率。 再从工业和资源支撑来看,中国的优势更明显。制造业盘子大,稀土加工、关键零部件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造舰造机就像“下饺子”。 美国虽然技术先进,但全球部署压力大,军费有40%花在人员和装备维护上,真正用来研发新装备的钱并不多,产能和工人也有限。中国军费则集中用于研发和实战化训练,性价比高,资源利用更实在。 现代战争早就不再是单纯比数量的游戏,美国11艘航母,看似优势明显,但真正能投入作战的不多;俄罗斯核弹数量虽大,但大部分老旧,实际威慑力有限。 中国走的是“以点破面、体系化战斗”的路线,不用数量压人,而是在关键技术、信息化、无人机作战和精确打击等方面做到世界顶尖。 福建舰的成功,意味着中国航母在远海作战能力上终于可以与美国掰手腕,这不仅是单点技术进步,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升级。
中国在解放台湾的战争中,美国一定会插手,而中国的这场收复台湾的战争中,不可能向朝
【2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