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女子做挑夫17年,养活3个孩子,却被全村人排挤,公婆更是对她恨之入骨,然而,他们口中的“恶女人”却被央视点名表扬! 信源:环球网--安徽齐云山最后一位女挑山工转行:继续为游客服务 你去过安徽齐云山吗?山脚下有家“挑山女茶馆”,墙上挂着满是老茧的解放鞋、泛黄的照片,还有几根磨得发亮的断扁担。 老板娘叫汪美红,要是你问她这些扁担的来历,她会笑着说:“这是我养三个娃的‘老伙计’。” 你可能想不到,这个现在能笑着泡茶的女人,曾用17年挑山的日子,把三个孩子从村口破窝棚,送进了大学和职场,可当年村里人却骂她“克夫的恶女人”。 为啥大家对她差别这么大?得从三十多年前说起。 汪美红不是本地姑娘,嫁进岩脚村时,日子虽穷却也算安稳。直到第一个儿子出生,孩子皮肤雪白,眼睛几乎看不见,医生说是先天性白化病。 这在封闭的村里炸开了锅,有人说这孩子是“不祥兆”,连公婆看她的眼神都冷了——以前还帮着做家务,后来连饭都不愿和她一起吃。 更难的还在后面。1994年,她丈夫去捕鱼时遇上风浪,再也没回来。 这下村里人更有话说了,指着她背后议论“肯定是她命硬克死了男人”,婆婆甚至堵在门口骂她“扫把星”,最后干脆把她和三个孩子赶出了家门。 那时候大儿子才4岁,双胞胎刚满2岁,她抱着铺盖卷,只能住进村口漏风的破窝棚,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怎么活下去?她听说齐云山招挑夫,虽然那是男人干的活——七公里山路,三千多级台阶,挑着百十来斤的货,来回一趟要三小时,挣的钱却够给孩子买奶粉。 她找到负责人,对方一开始不同意,说“女人扛不住”,她就站在那说“给我三天试试,干不好不要钱”。 头三天她差点没挺过来。扁担压得肩膀流血,汗水混着血粘在衣服上,脱下来时都扯得疼。 晚上回到窝棚,看见双胞胎被绳子绑在桌腿上(怕他们乱跑出事),身上沾着屎尿,正哭着要妈妈,她抱着孩子也掉眼泪,可第二天鸡叫还是照样起床挑货。 别人一天挑两趟,她就挑三趟,解放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后来数着有120多双,扁担也压断了50多根。 村里人看她这么拼,没一个帮衬的,反而更排挤她。有人说她“抛头露面丢男人脸”,有人看见她挑货路过,故意往地上吐口水;连丈夫的哥哥都指着她骂“你就是我们家的灾星”。 她从没跟人吵过,只是挑着担子往前走,心里想的是“等娃长大了就好了”。 真的好了。大儿子虽然看不见,却在她的鼓励下学了盲人按摩,后来在上海站稳了脚跟;龙凤胎更争气,2011年一起考上大学,女儿去了安徽医科大学学临床,儿子进了安徽理工大学学工程力学。 消息传出去,安徽本地媒体先报道了她的事,后来央视记者特意来跟她走了一趟山路,镜头里她的肩膀还带着结痂的印子,却笑着说“现在娃能自己挣钱了,我轻松多了”。 她还得了黄山市“十大杰出母亲”的奖,上海的剧团把她的故事排成了沪剧《挑山女人》,好多人看了都哭了。 可村里人还是有人说闲话,甚至有人以为她拿了很多捐款,上门来要,没要到就骂她“装可怜骗钱”。 她也不解释,只是后来在政府帮忙下开了这家茶馆,把那些断扁担、老照片挂在墙上,有人问起就慢慢说自己的故事。 有人问她,当年受了那么多委屈,为啥不离开这个村?她指着齐云山的方向说“这山养了我的娃,我走了对不起它”。 现在她的茶馆成了游客常去的地方,有人来喝茶,有人来听她的故事,她总会给客人泡上一杯黄山毛峰,说“日子再难,慢慢熬总能看见亮”。 那些断扁担还挂在墙上,每一根都刻着她的日子——不是苦日子的痕迹,是一个妈妈用肩膀给孩子撑起的天。 你说人性有恶吗?有,可汪美红用17年的坚持证明,比起别人的闲言碎语,妈妈的韧劲才是最硬的靠山。
安徽一女子做挑夫17年,养活3个孩子,却被全村人排挤,公婆更是对她恨之入骨,然而
墨香染时光
2025-10-03 18:41:04
0
阅读:50
古道
休宁岩脚村的2006年见过她,身体健康,高大端正。徽州人最刁钻欺负弱者确实了得。要不是这女人身材高大,结果难以想象。当时在半山腰,让我们帮忙搬,我们不知道底细,没有帮忙搬。
用户11xxx61
伟大的母亲,祝福你下半生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