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究竟能有多“险恶”!安徽一女子做挑夫17年,养活3个孩子,却被全村人排挤,公婆更是对她恨之入骨,然而,他们口中的“恶女人”却被央视点名表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安徽齐云山脚下,有一位名叫汪美红的女人,她的故事在多年以后被媒体报道时感动了无数人,但在她生活的那个小山村里,却长期被视为“异类”。 命运一次次将她推向绝境,而她却用一根扁担,硬生生扛起了三个孩子的未来。 婚姻初始,她与丈夫本也算安稳度日,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家里原本充满喜悦,可很快就传来了沉重的打击,孩子皮肤苍白,头发雪白,几乎失明,医生诊断为先天性白化病。 消息传开,村民们冷眼旁观,有人甚至当面说这是“不祥之子”,婆家人本就嫌弃她,此后更是将所有不顺都归咎在她身上,幸好丈夫依然护着她,这段时光虽艰难,却还有依靠。 然而命运并未止步,几年后,夫妻俩迎来了一对健康的龙凤胎,本该是苦中带甜的转机,却没能维系多久,丈夫在工地坠落,瞬间丧命。 年幼的孩子们哇哇大哭,婆家人却冷漠无情,将她赶出家门,骂她是“克夫扫把星”,就这样,她带着三个孩子住进了村口废弃的窝棚。 屋顶漏雨,夜里风声呼啸,她只能用破布裹着孩子取暖,自己却饿着肚子到天亮。 为了活下去,她什么活都干,帮人割麦、采茶、上山砍柴换钱,但这些零碎的工钱连孩子的饭都供不起,就在她几乎绝望时,她听说齐云山景区正在开发,需要人将建材和货物挑上山。 这份工作在当时算得上高薪,一个月能有普通工人三倍的收入,但一直是强壮男人才能干的活,汪美红知道这是唯一的机会。 她跑去应征,却因性别被拒绝,情急之下,她跪地请求给一次试用的机会,三天之内必须和男工挑一样的重量。 那天,她第一次将八十斤的担子压上肩头,山路崎岖,石阶陡峭,她的肩膀很快磨破出血,汗水与血水混在一起往下淌。 每走一步都像针扎,可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自己不能倒下,孩子还在等着吃饭,就这样,她硬是跟着男人们爬上了三千七百多级台阶,三天结束,她成功留下,这一干就是整整十七年。 挑夫的生活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艰难,她天未亮便出门,一天三趟上下山,别人两趟就累瘫,她却咬牙坚持,为了省下几分钱,她舍不得坐车,总是徒步回家。 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她曾用绳子将他们拴在桌腿旁,晚上回家时常见孩子们满身脏污,她忍着泪收拾干净,第二天又继续挑担。 十七年间,她磨坏了一百多双鞋,扁担断裂数十根,肩膀高低不平,腰也永久弯曲,但她从未停下脚步。 村里人并没有因此对她心生敬意,反而更为排斥,有的说她丢人现眼,有的讥讽她不祥。 即便后来外界开始关注她的故事,央视报道、企业资助,给了她荣誉和帮助,村子里依旧有人冷言冷语,甚至上门要求分她的捐款,她从未争辩,只是默默工作,把一切苦涩碾碎咽下。 日子再苦,孩子们却渐渐长大成人,大儿子虽然失明,但在母亲鼓励下学会推拿技术,最终能自食其力,龙凤胎从小懂事,拼命学习,用奖学金减轻母亲负担。 2010年,两人同时考上大学,那一刻,汪美红第一次感到肩头的担子轻了一些,她的汗水与泪水,终于换来了孩子们的未来。 随着媒体的报道,汪美红被称为“挑山妈妈”,获得了“安徽好人”的称号,有人为她的大儿子治病,有人资助孩子们的学费,景区管理处还为她安排了茶摊,让她不必再挑山。 可她并未因此沾沾自喜,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与坚韧,孩子们多次劝她进城安享晚年,她却留在齐云山,说这座山见证了她最苦的日子,也养大了她的孩子。 如今,她的茶摊挂满了照片和奖状,成为游客眼中的人文景点,人们钦佩她的坚韧,却难以体会她肩膀上的伤痕。 岁月在她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仿佛还在告诉世人:母亲的力量,可以穿透最厚重的偏见与最恶毒的冷眼。 汪美红用十七年的挑山之路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她的命运让人见识到人性的冷漠与狭隘,但更让人看见母爱的坚韧与光辉。 一个女人,以瘦弱之躯挑起的不只是货物,而是三个孩子的未来和一个母亲的尊严,正是这种沉默而顽强的力量,照亮了她的人生,也感动了无数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合肥日报——齐云山最后的女挑夫即将失业
大家小时候都这么虎的吗!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