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近两年开关于越野车的一些想法:这次出来玩,感触颇深,这台设计在90年代的小卡

小淇看汽车 2025-10-04 12:47:08

聊聊近两年开关于越野车的一些想法:

这次出来玩,感触颇深,这台设计在90年代的小卡车,就像仔细品尝风味时,那杯漱口的纯净水,是以功能性出发,最原始、最基础的标杆。

那个基建不完善、经济技术还没起飞的年代,越野车和皮卡必须得先是个好工具,结构相对简单,易于维修,普遍都轻,窗线低门板薄视野好,这些在越野时都是优势,但缺点也很明显,发动机效率低下无力,安全碰撞如今看就是渣渣,别管LC80还是我爱的尼桑Y60,别扯情怀,这就是现实。

如今的越野车我觉得有几条大线,先说外国品牌,驾驶感受上,普遍还是非常传统的油车感受。

其中欧洲人做的产品明显更偏向舒适性、豪华性设计,比如路虎卫士这一挂,放弃大量结构,公路性能真好!越野能力也挺强,穿越旅游可以,但真玩越野我不会开它,主要是承受不了真抡起来那个车损,真别吹牛逼,你自己掏钱大几万修修试试。另外驾驶感受反馈信心清晰度、视野这些,我觉得也和传统硬派不一样了,车型定位大变。所以这车最适合的,就是长途穿越,舒服的游山玩水,偶尔野一下开心开心就ok了,绝对的好产品,放2025年卫士依旧能打,我把话放这。

日本人就很不一样了,从最工具化的BX普拉多,到最豪华的雷克萨斯LX700h,骨子里的越野车理念没变,依旧得先是一台传统好用的硬派越野车,然后在上面垒东西装修。所以去年雷克萨斯GX在我手上和卫士反复对比开,最大的感受就是,虽然和卫士价格一样,但这车越野时的信心更足。不担心轮胎太薄、避震更有信心等等细节会让越野时,主观信心更足,是我敢开出去放开玩的东西,虽然也担心车损,但还有普拉多这么个方案。LX700h也是这么个感觉的东西,一上手你就知道,别管穿多豪华衣服,这玩意能干大活。

美国人更有意思了,纯纯造玩具呢,因为人不缺车,需求能分开,越野车越野皮卡定位都可以更极端更玩具,牧马人、Bronco烈马、猛禽、霸王龙等等,无一例外都不需要向过日子妥协,开心,干就完了,仔细看你会发现这几个车还人手一个方向,打的需求还都完全分开了,市场成熟消费者太知道自己要什么,对症下药完事儿了,基本不需要讲牧马人是干嘛的,和Bronco有啥区别,你该怎么选。

总之每个产品对应的市场铸就了现在他们的样子,世界很大,不光只有国内市场,丰田明天也不会倒闭,福特卖F150也能活得很好。

中国产品我放在最后说,因为感触最深,可以说眼看着一步一步成长到现在,从最早零部件组装的广州云豹,到后来逆向,到目前自主设计开发,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线,很难,很厉害,但必须得继续努力,不能停。我特别认可的一句话,国内好产品争取做长线,车型生命周期、技术积累、技术人员稳定性很重要!

目前国内产品大方向就是混动,充分发挥电机和内燃机的优势,在这个基础上,我在意的是驾驶感受,是越野时车辆的主观回馈,这个很重要!上电有劲儿肯定能飞上去,就跟短视频里小面包车冲起来飞上土坡一样,这是其中一种玩法,长、难、连续大上坡必须带速度,这是物理定律。但越野另一大部分乐趣,是来自于慢跑时,人对车辆的控制和感知。比如大交叉周,你去感受避震器的拉伸和压缩,去感受轮胎的抓地力,感受每家公司对限滑标定的不停细节,感受动力总成的发力特性,成功登顶,只是个结果。

目前国内越野车产品大部分都动力过剩,数据一个比一个漂亮,但真正驾驶感受主观回馈,我觉得是下一个阶段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特别是电占比比较多的车型。拿长城为例,Hi4T明显比更有劲儿的Hi4Z越野时有信心,主要原因就是传统机械链路连接的四驱系统,可以更直接更清晰的传递轮胎状态,一切都不隔着东西,不用去猜。解耦四驱电机我只能说目前我没开到过能做到这点的,可能未来可以,继续努力。

但抛开真越野的这些电,其实市场中大部分人想要的反而是最硬派的外形,和最便宜的使用费用,最好就是一个硬派大电车,有四驱能走走烂路就行,市场销量无数次证明我说的这一点。

所以目前国内特色大电池越野车,是真正适合这个市场绝大多数人的产物,真完越野的,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依旧是小众少数群体。

不同市场孕育了不同的产品,我很幸运能经历这一切,品尝过大部分菜的风味,期待未来!

感谢能看到这里的朋友,1723个字挺多,但我相信今天还是有人愿意踏下心来看看长篇内容的。凯文聊车路虎卫士雷克萨斯GX[超话]坦克400坦克500坦克300福特烈马福特猛禽

0 阅读:3
小淇看汽车

小淇看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