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电视台发布了伊朗导弹部队在六月份的伊以十二日战争中的作战行动纪录片。这部片子采访了一些革命卫队导弹部队成员,公布了一些之前未公开的画面,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公允的,客观总结了这次作战的得失。 根据介绍,伊朗导弹部队向以色列发射弹道导弹的大致流程是:导弹在基地内准备(装填燃料等)——导弹运输给发射车——发射车前往发射场地——导弹发射车与运输车返回。或者可以总结为三个部分:准备、运输与发射。 准备阶段是最安全的。所有工作在地下导弹基地内完成。尽管美以空军不断地轰炸这些基地,但所有袭击均无法击垮大地之母,他们在基地内没有遭受任何人员或装备的损失。 运输阶段开始出现了阻碍与风险。以色列空军经常轰炸导弹基地的出入口,尽管无法对其造成结构性破坏,但每次都需要他们花费最多数小时的时间清理出入口道路。离开基地后他们可能被以军的无人机发现,进而遭到攻击。 发射阶段更加危险,革命卫队的导弹发射车经常要顶着以色列无人机的袭击进行发射。一名被采访的操作员表示,当时他在以军无人机的袭击中受伤,但依然忍着伤痛完成了导弹发射;然而,他的一些战友在这一过程中不幸殉难。 总体来说,这部纪录片反应了伊朗导弹部队在这场战争中的得失: 可取之处: 1、导弹基地的设计与建设非常成功,保护了导弹库存与准备工作的安全。 2、在现有硬件设备条件下找到了最高效的发射流程。 3、导弹部队士兵不惧牺牲的高昂士气。 血的教训: 1、战争初期伊朗整体防空体系的瓦解,导致防空部队无法保证导弹部队的安全。 2、尽管伊朗人解决了导弹射程的问题,但他们仍在使用大量位于伊朗西部的导弹基地,这些基地位于以色列空军的舒适射程内。 3、伊朗人过度依赖导弹发射车,而缺少导弹发射井等更隐蔽、更坚固的发射装置。
墙倒众人推,印度这次是真没统战价值了,联合国第80届大会上,土耳其、沙特、马来西
【2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