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宣传节奏怎么说呢,就车身用钢来说,钢材的兆帕数,确实和潜艇用钢不能同日而语,汽车碰撞是动压 + 瞬时高能,碰撞峰值力在 几十个毫秒就释放完毕了,和潜艇那种静压场景完全不一样。所以,潜艇的高强度钢是要求高屈强比的。
追求高屈强比通常意味着牺牲一定的极限强度也就是曲线的顶点抗拉强度UTS,这是金属材料领域的一个共识,所以在汽车的工程语境里,如果你非要追求屈强比,那么你成本框架,就会把你的抗拉强度上限压死在700~1000 MPa左右。
这个概念为啥在汽车行业里最近被运用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营销出圈,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而已,但本质上是一种误解。不过确实,你也可以说,如果单论某一个参数——比如抗拉强度,汽车钢材在某些指标远远超过潜艇。
当然,还有抬杠者认为,潜艇里的用钢也有高抗拉的部分,哎,怎么说呢,有的……同一个问题,视角不同,就会有不同论证方式。
车评精选汽场全开懂车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