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岁顶八十,这些农村娃真的很耐造,但是谁更有前途,最后这个尿不湿击败99%的人,应该没人反对吧?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前阵子回乡下老家,正好赶上村里小学放暑假,一群半大的娃在村口的晒谷场上疯跑,那股子“耐造”劲儿,真是城里孩子比不了。大中午日头正毒,地面晒得能烫掉鞋底,他们光着脚丫子在水泥地上追逐打闹,手里攥着刚摘的野枣,脸上沾着泥点子,笑声能传出去二里地。有个小男孩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擦破块皮,哭都没哭两声,自己爬起来拍了拍裤子,捡起掉在地上的玻璃球又加入战局。 旁边坐着纳鞋底的大娘笑着说:“这些娃子,皮实得很,摔摔打打就长大了。”老一辈常说“三岁顶八十”,意思是小时候身体底子好、性格泼辣的孩子,长大了多半能扛事。农村娃打小就跟着大人下地,拔草、喂猪、拾柴火,啥活都能干点,不像城里孩子,出门有车接,在家有大人围着转,稍微磕着碰着就惊天动地。 可要说“谁更有前途”,真不能只看“耐不耐造”。村里有户人家,夫妻俩常年在外打工,把三岁的儿子留在老家让奶奶带。这孩子跟其他农村娃一样,能跑能跳,天不亮就跟着奶奶去菜园子,饿了就啃个生黄瓜,渴了就喝井里的凉水,确实“耐造”。但每次视频,夫妻俩看着孩子脏兮兮的小脸,心里总不是滋味。 后来他们咬牙把孩子接到城里,刚去的时候,孩子连马桶都不会用,看到电梯吓得躲在大人身后,吃饭也不像城里孩子那样讲究。夫妻俩没少费心思,教他讲卫生,送他去早教班,给他买各种绘本和玩具。最让他们感慨的是,有次带孩子去商场,看到别的小朋友穿着干净的尿不湿,孩子好奇地问:“妈妈,那个是什么呀?” 这一问,让夫妻俩心里发酸。在农村,三岁的孩子早就不穿尿不湿了,要么穿开裆裤,要么随便找个地方解决。可城里的孩子,即使大一点,出门也会备着尿不湿,一来干净卫生,二来避免了在外找不到厕所的尴尬。这看似不起眼的尿不湿,背后藏着的是不同的养育观念和生活条件。 有人说,农村娃“耐造”是好事,能吃苦,将来在社会上更容易立足。这话有道理,但“耐造”不代表要让孩子吃苦受罪,更不代表可以忽视孩子的成长需求。城里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接触新鲜事物,眼界更开阔;农村娃虽然能吃苦,但在教育资源、生活环境上确实存在差距。 那个被接到城里的农村娃,现在上小学了,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还学会了弹钢琴、画画。他依然保留着农村孩子的朴实和坚韧,同时也拥有了城里孩子的自信和眼界。而那些还留在农村的娃,有的因为缺乏父母陪伴,性格变得内向;有的因为教育条件有限,早早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所以说,“尿不湿击败99%的人”,并不是说穿尿不湿的孩子就一定有前途,而是它象征着一种更科学、更用心的养育方式。真正的前途,不是靠“耐造”就能拼出来的,而是需要家庭的关爱、良好的教育和开阔的眼界。农村娃有农村娃的优势,城里娃有城里娃的长处,关键在于能不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86年夏天,北京故宫人头攒动,一个山东农村来的女人带着两个男人逛宫殿,她抬头
【13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