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福田公墓的吴石烈士和夫人王碧奎的墓碑,这是他在大陆的儿子为夫妇敬立的,在

脚步丈量远方 2025-10-07 06:02:57

位于北京福田公墓的吴石烈士和夫人王碧奎的墓碑,这是他在大陆的儿子为夫妇敬立的,在苍松寿柏中,愈发显得伟大凝重。 墓碑上的字迹不算华丽,就刻着“吴石 王碧奎 夫妇之墓”,下面标着两人的生卒年份——吴石1894到1950,王碧奎1896到1983。字是吴石的儿子吴韶成亲手选的字体,他说“父亲一生不喜欢花哨,简单点,能让人知道这是他们夫妇俩的地方就行”。 立碑那年是1984年,距离吴石牺牲已经过去34年,距离王碧奎去世也过了一年,吴韶成特意选在春天,说“春天万物发芽,就像父亲他们的精神,能一直传下去”。 吴韶成小时候,家里总摆着父亲的军装照。吴石那会儿在国民党军队任职,经常出差,每次回家都会给儿子带小礼物——有时候是一把木枪,有时候是一本字帖。他还总跟吴韶成讲历史,说“咱们国家大,不能分开,分开了老百姓就会受苦”。 1949年秋天,吴石要去台湾,临走前一晚,他坐在书桌前写东西,吴韶成凑过去看,父亲把他抱到腿上,说“爸爸去那边办点事,等事情办完了,就回来带你去西湖划船,咱们还能看到钱塘江大潮”。 吴韶成那时候才12岁,没多想,只知道点头,却没想到这是父子俩最后一次见面。 吴石去台湾后,一开始还会寄信回来,信里没说具体做什么,只说“一切都好,你们放心”。 到了1950年夏天,信突然断了,王碧奎去邮局问了好几次,都说“没有从台湾寄来的信”。她没跟孩子说慌,只说“你爸爸可能忙,等忙完了就会来信”。可夜里,吴韶成总能看到母亲坐在灯下,拿着父亲的照片抹眼泪。 后来日子越来越难,有人说吴石“投敌”了,街坊邻居看他们家的眼神都变了,王碧奎还是把父亲的军装照擦得干干净净,放在抽屉最上面,跟吴韶成说“你爸爸是什么人,咱们心里清楚,别听外人乱讲”。 直到1973年,国务院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工作人员找到吴韶成,把吴石在台湾的事迹告诉他——怎么收集情报,怎么被叛徒出卖,怎么笑着走向刑场。吴韶成拿着烈士证明,蹲在地上哭了好久,他终于知道父亲没“投敌”,父亲是为了国家统一才牺牲的。 那天他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王碧奎摸着烈士证明上的字,手一直在抖,说“我就知道,你爸爸不会做对不起国家的事”。从那以后,王碧奎逢人就说“我家老吴是烈士,是为了国家好才走的”,说话时腰杆挺得笔直。 王碧奎后来一直住在老房子里,家具还是当年吴石在的时候用的。她每天都会擦一遍书桌,说“老吴以前就喜欢在这上面写东西”。 1983年冬天,王碧奎病重,临终前她拉着吴韶成的手说“我走了以后,要是能跟你爸爸葬在一起就好了,我等了他这么多年,也该跟他说说这些年的事了”。吴韶成答应了母亲,后来四处打听,终于在1984年把父母的骨灰合葬在福田公墓。 每年清明,吴韶成都会带着家人去扫墓。他会给父母摆上父亲爱吃的龙井茶叶,母亲爱吃的桂花糕,还会跟他们说家里的事——“孩子都长大了,工作很努力” “现在国家越来越强,两岸交流也多了”“有人去台湾,还特意去了父亲牺牲的马场町,说那里立了纪念牌”。有时候风一吹,松树叶沙沙响,吴韶成就觉得,那是父母在听他说话。 这墓碑立在福田公墓里,不显眼,却总有人来献花。有年轻人,也有老人,有的是特意来缅怀吴石的,有的是路过看到墓碑上的“烈士”二字,停下来鞠躬。 吴韶成说“不用特意宣传,只要有人看到这墓碑,能想起有个叫吴石的人,为了国家统一牺牲了自己,那就够了”。 这墓碑不只是一块石头,是吴石夫妇爱情的见证,更是英雄精神的坐标。它告诉每一个来这里的人,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国家完整,为了百姓安宁,甘愿付出生命。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会被所有人记住,但他们的信念,会像苍松寿柏一样,永远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

猜你喜欢

脚步丈量远方

脚步丈量远方

脚步丈量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