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一项绝密任务急需飞行员,28岁的张连芳接下了生死状,可就在她准备登机时,却被人拉住:“别急,先拍张‘遗照’!” 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却是当时最残酷的现实。 那一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的戈壁滩上成功引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举国欢腾。 但这还不够,我们必须掌握最核心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就藏在那朵致命的蘑菇云里。 当时,美苏等国早已掌握了无人机采样技术,他们可以在安全距离外,遥控飞机穿越蘑菇云。 而我们,技术落后,没有无人机。 唯一的办法,就是派飞行员,开着飞机,用血肉之躯冲进去。 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任务,蘑菇云中心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充满了致命的放射性物质和狂暴的乱流,飞机随时可能熔化、解体。 任务下达后,空军陷入了沉默。 就在这时,第二代女飞行员中的佼佼者张连芳站了出来,她只说了一句话:“我来执行。” 出发前,部队领导特地安排她与未婚夫见了一面,这短暂的相聚,更像是诀别。 张连芳整理好装备,走向飞机,就在这时,一位战友拿着相机追了上来,对她悄声说:“拍吧,这是遗照。” 听到这两个字,张连芳只是淡淡一笑,对着镜头,留下了生命中最灿烂的定格。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她驾驶着伊尔-12运输机,如一把尖刀,直刺苍穹之上那朵象征着死亡与荣耀的蘑菇云。 飞机一进入云层,便像一片落叶,在狂暴气流中剧烈颠簸翻滚。 驾驶舱内温度骤升,仪表盘上的指针疯狂乱跳,失去了所有参考价值。 张连芳完全是凭借着肌肉记忆和钢铁般的意志,在黑暗与混沌中与死神搏斗。 几分钟后,飞机奇迹般地冲出了蘑菇云,指挥中心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然而,还没等大家松口气,张连芳的一个举动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她驾驶飞机在空中调转方向,再次一头扎进了那片黑色的云雾里。 所有人都不知道,张连芳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原则:凡事采样,必须双份,以防万一。 第二次的穿越,比第一次更加凶险。 当飞机最终摇摇晃晃地降落在跑道上时,张连芳已经耗尽了所有力气,一打开舱门,她就昏倒在地。 在医院里,张连芳昏迷了好几天才醒来。 当她醒来后,却发现自己的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部掉光,强烈的核辐射几乎摧毁了她的身体。 但她并不在乎,她关心的只是那两份宝贵的样本是否安全。 为了国家的强大,个人的牺牲,在她看来微不足道。 此后的几十年里,张连芳的这段经历被列为最高机密,无人知晓。她默默地承受着后遗症的折磨,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直到她退休后,这段尘封的英雄事迹才得以公开。 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张连芳这样的人,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用生命去填补我们与世界的差距,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山河无恙。 【消息源自:《济南日报:穿越蘑菇云的女飞行员张连芳》 2024-02-21 济南日报】
1964年,一项绝密任务急需飞行员,28岁的张连芳接下了生死状,可就在她准备登机
自由的吹海风
2025-10-07 07:33:12
0
阅读: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