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的记者斯威夫特,在看了中国工厂内机器人是如何作业的视频后,非常的义愤填膺

萧兹探秘说 2025-10-07 17:48:26

纽约时报的记者斯威夫特,在看了中国工厂内机器人是如何作业的视频后,非常的义愤填膺。他在9月26日写了一篇报道《中国在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总和》,以此来猛烈抨击美国的企业不思进取。   他吐槽得不是没道理,数据摆在那儿呢。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最新统计,2024年中国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就有29万台,占了全球一半还多。   更关键的是“机器人密度”——也就是每一万个工人配多少台机器人,中国已经达到470台,远超美国的295台,在全球能排到前三。   就拿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来说,86万平米的厂区里,冲压、焊接、涂装这些环节全是机器人干活,平均每30秒就能造好一辆Model Y,这些车还得发往全球40多个国家,效率高得吓人。   而中国工厂机器人能普及得这么快,政策扶持也帮了大忙。   去年工信部联合十七个部门出台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说要到今年让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比2020年翻一倍。地方政府更是直接给真金白银:上海买工业机器人最高能补30%的钱,有的还专门设了百亿级的产业基金。   有了这些支持,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2025年就能突破千亿元,头部企业花在研发上的钱占比都超过8%,以后流水线可能真要“机器人当家”。   反观美国企业,情况就差远了。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就降了3%,美国更惨,跌了9%,全年才装了3.4万台。底特律的汽车工厂还在为工人罢工头疼,硅谷的科技公司倒是热闹,可都忙着搞元宇宙这些虚头巴脑的概念。   再看中国,机器人早就不只是在汽车厂干活了:河钢集团的棒材车间里,38台机器人一起上阵,拆捆、修磨、打捆一条龙;格力珠海工厂连装压缩机、拧螺丝、检测成品都是机器人干。   甚至连盖房子都用上机器人了,预计到2026年,80%的新建项目都会用到高空作业机器人。   斯威夫特在报道里说得挺狠:“中国工厂都在用AI教机器人干活了,美国企业还在纠结要不要给员工涨工资”,而这话确实戳中了美国的痛点。   现在中国机器人企业已经能自己造核心部件了,减速器、控制器这些关键零件国产化率超过70%,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可美国机器人市场还被日本发那科、瑞士ABB这些外资品牌垄断,本土企业在高端市场根本抢不过。更有意思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零库存”模式——卡车直接开到生产线边,物料用自动化设备精准送过去——连丰田、大众都在学,美国同行却迟迟没动静。   现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不满足于“机器换人”了,开始搞“人机一起干活”。   医疗上,手术机器人能做到毫米级精准操作;物流里,无人仓库分拣效率比人工高3倍。而美国制造业正面临两头挤:一边是墨西哥的低成本劳动力,一边是中国的智能化产能。   斯威夫特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等中国工人都和机器人配合熟练了,美国工厂里可能就剩下生锈的机器了。”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产业竞争,美国企业要是再不上心,可真要被甩在后面了。

0 阅读:5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