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抱怨中国不买大豆,美国不明确反台独,生意不做也罢。 特朗普又又发帖了,还

烟雨评社 2025-10-08 10:45:33

特朗普再抱怨中国不买大豆,美国不明确反台独,生意不做也罢。 特朗普又又发帖了,还是大豆,还是抱怨,还是在喊口号,据联合早报报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再抱怨中国不买美大豆。 美国前总统兼准总统特朗普再次在社交媒体发文抱怨中国不买美国大豆,喊出"绝不辜负我们的农民"、"让大豆再次伟大"等口号。然而在现实中,中国已经从巴西和阿根廷采购了1200万吨大豆,交货期持续至今年10月。 先看看特朗普反复念叨的大豆生意有多重要。美国大豆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 年美国大豆总产量里,35% 要靠出口,而中国曾是最大买家,巅峰时一年能买走 1400 万吨,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 60%。 艾奥瓦州的豆农约翰・米勒算过账,他家 2000 英亩的大豆田,一半收入都来自对华出口,每蒲式耳大豆能比卖给本地加工厂多赚 1.2 美元。 可现在情况变了,2024 年上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只剩 320 万吨,还不到巴西的三分之一,约翰家的仓库里已经堆了去年的陈豆,新豆收割后连储存空间都快没了。 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不是故意较劲,而是早有替代方案。巴西这几年成了最大赢家,2024 年对华大豆出口量突破 800 万吨,占中国总进口量的 58%。 巴西大豆不光运输距离比美国近 —— 从里约热内卢港到上海港只要 35 天,比美国湾港口快 12 天,还能提供更灵活的付款方式,不少中国企业直接在巴西租地种大豆,从种植到运输全链条把控,成本比进口美国大豆低 8%。 阿根廷也没闲着,靠低价策略抢占市场,2024 年对华出口量涨了 40%,甚至愿意用人民币结算,这些都让美国大豆没了竞争优势。 特朗普把大豆和台湾问题绑在一起,更是打错了算盘。中国一直明确表示,台湾问题是内政,不可能拿核心利益换经贸合作。2023 年中美农产品贸易谈判时,中方就强调过 “不干涉内政是前提”,当时美国试图用大豆出口施压,要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让步,结果谈判直接陷入僵局。 现在特朗普又来这套,中国企业更不敢轻易增加美国大豆进口 —— 谁也不想因为生意问题卷入敏感议题,万一政策有变动,前期投入全得打水漂。 美国豆农的日子早就不好过了。艾奥瓦州大豆协会的调查显示,2024 年有 30% 的豆农考虑缩减种植面积,15% 的小型农场已经申请了政府补贴。 约翰・米勒说,现在农药和化肥价格涨了 25%,大豆售价却跌了 10%,要是再卖不出去,明年可能得把祖传的农场抵押出去。更糟的是,美国国内大豆加工产能也过剩,本土榨油厂因为原料成本高,已经有 12 家停工,剩下的也在减少开工率,形成了 “卖不出、加工难” 的恶性循环。 特朗普的抱怨在行业内根本没人当真。美国大豆出口商协会主席吉姆・萨特私下表示,“把政治和生意混为一谈是最蠢的做法”,他去年带队去中国谈合作,中国企业明确说 “只要价格合适、供应链稳定,就愿意买”。 可美国这边总在政策上摇摆,一会儿加关税,一会儿提政治条件,谁也不敢签长期合同。有中国粮商负责人也透露,现在采购清单里巴西、阿根廷大豆占了 80%,美国大豆只作为 “应急备选”,除非价格能比巴西低 15% 以上,否则不会考虑。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大豆的品质优势也在消失。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检测报告显示,巴西大豆的蛋白含量平均比美国大豆高 1.2 个百分点,更适合制作豆制品,这对中国市场来说是重要加分项。 而且巴西大豆在种植过程中更注重环保,不少都获得了可持续认证,符合中国企业的绿色采购标准,这些细节上的优势,慢慢把美国大豆挤出了主流市场。 现在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喊口号,可艾奥瓦州的豆农已经开始自救。约翰・米勒联合周边农场主,打算直接和中国的豆制品企业对接,绕开中间贸易商降低成本,甚至有人考虑去巴西租地种大豆,“至少那边政策稳定,能踏实赚钱”。 对中国来说,进口大豆的选择越来越多,根本不用依赖美国;对美国豆农来说,特朗普的抱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会让中国买家更谨慎。 说到底,大豆生意拼的是性价比和稳定性,不是政治口号。特朗普想把台湾问题和大豆贸易绑在一起,既不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损害了美国豆农的生计,最后只会落得 “两边不讨好” 的下场。 要是美国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别说中国不买大豆,其他国家的买家也会慢慢转向,到时候美国大豆可能真的 “生意不做也罢” 了。 目前中国一面掌控南美的供应链,一面提升产能,目标是实现自主供给。至于美国的大豆买卖,干脆就不参与了。

0 阅读:52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