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加拿大突然宣布了 10月7日,加拿大艾伯塔省发生了一件大事,全省5万1千名老师集体罢课不教了,这是该省历史上头一回全省教师大罢工,导致2000所学校关门,整整73万学生一下子没学上了,家长们全都手忙脚乱。 这不是老师们一时冲动。谈判桌上,双方的核心矛盾很简单:钱、工作量和课堂安全。 通胀和房价飞涨,老师们的工资却跟不上,更别提那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工作量了。 班级越扩越大,特殊需求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一个人要干三个人的活,谁顶得住? 这场罢工的导火索,是省府刚刚通过的《教育法》修订。 新法案不仅把工资涨幅压在2%,还限制了工会的集体谈判权,甚至允许校董会在教师短缺时直接削减教学时间。 老师们觉得被“霸王条款”了,忍无可忍,才走上街头。 省府这边也有自己的算盘。省长 Danielle Smith 领导的联合保守党政府强调财政纪律, 认为必须控制公共支出,防止赤字扩大。他们还把矛头指向教师工会, 指责工会“拒绝妥协”,让学生成了“人质”。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这场罢工对普通家庭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 家长们被迫请假带娃,或者紧急寻找临时托管,尤其是那些双职工和低收入家庭,简直是雪上加霜。 学生们的学习节奏被打乱,考试、竞赛、课外活动全都跟着遭殃。 不过,老师们也得到了不少社会支持。 很多家长和学生自发走上街头声援,社区组织还设立了临时“学习角”。 一位高中数学老师说:“我们不是反对孩子上学,我们是为了让他们能在更好的条件下上学。” 面对日益紧张的局势,省长 Smith 已经表示愿意重返谈判桌,但前提是“不推翻已经通过的法案”。 工会则明确表示,任何不涉及恢复集体谈判权和合理薪酬的谈判,都是在浪费时间。 双方的立场仍然针锋相对。 这场罢工也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疫情后,全球教育系统都在经历“大辞职”,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断下降。 艾伯塔省的石油经济起伏不定,财政收入波动大,也让教育预算成了拉锯战的焦点。 接下来会怎样? 如果双方能在工资、班级规模和特殊教育资源等关键问题上各让一步,或许能尽快复课。 但如果省府坚持强硬立场,罢工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甚至引发其他公共部门的连锁反应。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罢工都给加拿大敲响了警钟: 教育不是省预算里最容易被压缩的一块“肥肉”,它关乎一代人的未来。 如何在财政纪律和公共服务质量之间找到平衡,考验着每一位决策者的智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加拿大政坛变天
很多移民美国的人,没看过北美崔哥那“断子绝孙”的演讲。要是早看了,不少人得琢
【6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