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最近对我们敌意加重,并非因历史或领土问题,复旦沈逸教授点破真相:西方压不住中

丙灿说 2025-10-08 23:58:33

日韩最近对我们敌意加重,并非因历史或领土问题,复旦沈逸教授点破真相:西方压不住中国,他们不敢恨美国,只能把火撒到我们身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先说日本,这个国家对中国的“情绪”,其实从来都是一条曲线,经济依赖我们时就客气一点,觉得自己能压我们时就趾高气扬一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自信得不行,觉得自己是亚洲唯一能跟西方平起平坐的国家。而现在,中国的GDP直接甩他们几条街,制造业、科技业、贸易体量全都超过他们。 你让他们心里怎么平衡?原来他们觉得自己是“亚洲灯塔”,现在这灯塔的电被我们掐了,他们自然就恼火。 再看韩国。韩国以前也挺自信,靠着三星、现代、LG这些大集团吃得风生水起。但现在他们也发现,不管是芯片、汽车、还是新能源,他们都得看中国市场的脸色。 韩国的出口,有三分之一都和中国有关。可偏偏他们又离不开美国的安全保护伞,驻韩美军就是个现实的提醒,你要真敢完全倒向中国,美国一个眼神就能让你冷汗直冒。于是他们心里也纠结,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最后只能夹在中间被撕扯。 问题就在这儿,日韩对中国的敌意,其实是对现实的焦虑。中国崛起太快了,快到他们来不及调整自己的位置。 美国这边更是火上浇油。拜登政府为了维持“印太战略”的架子,拉着日韩当小弟,天天喊“抗中”。日韩其实心里明白,他们不是主角,只是工具。 但问题是,美国的态度让他们产生了错觉,只要一起“对付”中国,就能重新证明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 于是,日韩就开始在各个场合上对中国发牢骚,动不动就跟着美国对华搞限制、搞封锁,甚至在舆论上带节奏。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转移。就像沈逸教授说的那样,他们不敢恨美国。因为美国是他们的“靠山”,是他们的经济和安全命脉。 他们也不敢表达对自己焦虑的反思,只能把这股子情绪转向中国。表面上是政治对立,骨子里是心态失衡。 中国崛起对他们的冲击不是一点点。从产业上看,中国从“世界工厂”变成了“世界设计师”。日韩过去赖以为傲的汽车、电子、化工、半导体,中国现在都有能力挑战。 中国的新能源车、电池、光伏,已经在全球市场大杀四方;而日本的汽车出口、韩国的芯片份额,都在被蚕食。他们不是没看到,只是不愿承认。 从心理上看,他们更难接受的是“地位的掉落”。日韩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把自己看作“亚洲西方”,觉得自己是文明、现代化、科技感的代表,而中国只是个“落后大国”。 可现在,落后的那一方突然成了领头羊,这种落差比经济损失更刺激人。尤其是对韩国,一个把“国际认可”看得比天大的国家来说,被中国超越,是一种集体心理的崩塌。 更尴尬的是,他们明明离不开中国。中国是日韩的最大贸易伙伴,产业链高度绑定。要想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 日韩的企业很清楚,中国市场是一块谁都舍不得丢的蛋糕,可他们的政府却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嘴上喊脱钩,脚下却往中国跑。这种“两面生活”,时间长了,人的情绪自然扭曲。 你看日韩最近那些动不动就“抗中”的表态,其实更多是做给美国看的。日本要表现得够“忠诚”,韩国要证明自己够“坚定”,可他们心里都清楚,这么做只是暂时讨好美国。真要美国哪天出事,他们第一个慌。 而中国这边,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对象。中国现在有实力、有自信,外交也更有分寸,不会为了讨好谁而弯腰。 日韩过去那一套“道德绑架”已经失效了,他们骂我们,我们不在乎;他们拉帮结派,我们照样搞发展。这种冷静反而让他们更不安,因为他们发现,中国不是在对抗他们,而是在超越他们。 这才是真正让日韩慌的地方。敌意的背后,是恐惧。恐惧自己被时代抛下,恐惧自己失去话语权。就像沈逸教授说的,他们现在不敢对美国发火,只能把情绪发泄在我们身上。说白了,就是拿中国当出气筒。 不过,这种敌意持续不了多久。经济规律不会因为情绪而改变。日韩再怎么嘴硬,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没有中国,他们的产业链就不完整,他们的经济复苏就没希望。政治上再怎么亲美,经济上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也没必要为此生气。该合作的继续合作,该防备的继续防备。对待日韩,最聪明的态度不是争吵,而是让他们在对比中清醒,看看谁的发展更稳,谁的选择更理智。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会明白,跟着美国对抗中国,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一句话总结:日韩对中国的敌意,并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看见了我们的进步。过去他们习惯了居高临下的姿态,如今地位颠倒,他们不服气。这不是仇恨,是不甘。可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很简单,不甘没用,实力才是底气。 中国崛起,不需要他们的认同,也不怕他们的敌意。因为最终决定一切的,是现实。谁能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谁就能赢得尊重。而这一点,中国已经做到了。

0 阅读:0
丙灿说

丙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