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写了一封公开信,称由于经费紧张,联合国要削减15%的经费,约

傲世狂尊凌九霄 2025-10-09 01:56:28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写了一封公开信,称由于经费紧张,联合国要削减15%的经费,约为5亿美元,受此影响,大概有2000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将面临裁员,原来,中美两国的会员费都没有交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联合国,这个号称代表全球秩序的国际组织,最近可真有点“尴尬”。秘书长古特雷斯发了一封公开信,直言联合国的钱不够用了,要削减15%的预算,大约5亿美元,同时超过2000名工作人员面临裁员。 听上去不只是数字游戏,这是现实中的“断臂求生”,而背后的原因让人意外——中美两大经济巨头居然没按时交齐会费。 你可能会想,联合国不是每天开会、发声明吗?钱怎么就不够了?其实问题不是联合国不会管钱,而是本该出钱的会员国没出全额。 193个会员国里,今年只有128个按时缴费,其余60多个国家拖着不交账,最让人头大的就是美国和中国这两家重量级玩家。 美国欠了大约15亿美元,是整个欠款的半壁江山;中国也还有几亿美元没结清;俄罗斯经济吃紧,也延迟缴费。这就导致联合国账本一半资金不到位,很多项目没钱运作。 这笔钱对联合国来说至关重要,主要花在三个大方向:维和、人道援助和可持续发展项目。 维和部队最烧钱,全球有几万名士兵在战区执行任务,每天都要花天文数字来维持装备、补贴和运输。人道援助也不能停,非洲的饥荒、叙利亚难民营、乌克兰战火……每个项目都靠这笔钱维持。 可持续发展项目更慢,但同样烧钱,比如教育、清洁饮水、气候变化研究,这些都需要稳定资金。经费不到位,就意味着粮食发不出去、疫苗不能买、科研项目停摆,这可不是小事。 说到中美两国的欠费,背后的逻辑完全不同。美国拖欠的钱很多,是故意的政治操作。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认为联合国效率低、花钱多、动不动就与美国唱反调,于是用欠费来施压——欠费就是手中的筹码,谁掌握钱,谁就掌握话语权。 美国多年惯用这一招,从里根时代到特朗普时期,一直把会费当政治工具。但问题是,这种操作伤的不只是联合国秘书处,还伤了整个多边体系的信誉。 中国的情况则不同,中国虽然也有延迟缴费,但最终会缴清,而且每年会费比例不断上升,从2013年的5.15%涨到2025年的20%,几乎成了联合国第二大缴费国。 这期间中国一直在强调现有分摊制度不公平,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自己的缴费额,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 中国延迟缴费更多是流程问题,同时也是对制度不合理的一种“沉默抗议”,不是故意拖欠,也不想用钱施压。 俄罗斯的情况则更直接,经济因为制裁和战争压力吃紧,卢布贬值,财政紧张,能保本运作已经不容易。小国家虽然经济薄弱,但多数按时缴费,因为联合国是它们唯一能发声的平台。看到大国赖账,心里自然不平衡,觉得规则不公平。 这场财政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联合国被迫“自宫”。超过2000个岗位被裁撤,占总岗位近五分之一。不只是空缺岗位,很多在职人员也难逃波及。 招聘冻结、办公设施缩减,甚至有计划把至少200名工作人员从纽约、日内瓦搬到成本更低的非洲城市。有人要去非洲协调救援,却因为总部连邮件服务器都卡顿,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古特雷斯提出了“UN80”改革计划,目标是把联合国变得更精简、更高效。比如将常规预算、政治事务和维和支出账户合并管理,设定缴费上限,动态调整会费比例,同时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听上去科学,但改革难度很大。几十年的流程积弊、机构臃肿、部门利益错综复杂,一场财政危机很难真正撬动整个体系。 美国的策略就像一把双刃剑。用欠费施压联合国,短期可能让一些决议有所调整,但长期来看,联合国运作受阻,国际信誉下降,反而伤了自己。 中国则相对务实,按流程缴费,但也明确指出分摊机制存在问题,希望制度更加公平,不想当冤大头。俄罗斯等经济压力大的国家只能延迟缴费,掣肘了联合国的运作能力。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笔钱的缺口直接影响全球治理的效率。俄乌冲突尚未结束,巴以地区再次爆发冲突,非洲之角的饥荒问题持续。 联合国本应是调解和援助的重要平台,但资金不到位,派遣特使、维和行动、救援计划都受制。换句话说,如果大国不按责任缴费,整个多边体系的稳定性都会受损。 联合国财政危机的根本问题,其实不是简单的裁员或节省办公用品,而是多年制度失衡积累的结果。 发达国家分摊比例下降,发展中国家负担加重,美国长期欠费,其他国家信心动摇,最终资金链断裂。这意味着,即使联合国每天开会、发声明,也难以保障真正的全球治理和救援任务。

0 阅读: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