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诺贝尔奖揭晓之际,没有中国籍获奖者,有人为此觉得可惜,实则真不必太过介怀。 回首诺贝尔奖刚设立之时,的确相当纯粹。就如居里夫人,凭借对放射性的研究,切实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这样的获奖者,任谁看了都得心悦诚服。 然而今年的获奖名单一经公布,还是让人不免心生疑虑:公布的6位获奖者中,5位是美国人,1位是日本人。要说毫不怀疑那是假的,是否与欧美联系紧密,获奖机会就更多呢? 此前李敖先生也曾谈及,以往有些渴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其作品总会想方设法批评中国,好似递上“投名状”一般,这哪里还有学术奖项应有的模样。 不过换个角度思考,该奖项并非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唯一标准。虽说我国获得的诺贝尔奖数量不多,但这些年科技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航天领域能够实现探月探火,芯片正逐步开展自主研发,生物医药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这些成就并非依靠一两个人达成,而是无数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这既印证了“人多力量大”并非虚言,也证明我国并不缺乏顶尖人才,只是我们的价值,无需仅用这一个奖项来证明。 还有件趣事,或许很多人都忘了,诺贝尔奖的创立者诺贝尔是搞炸药的。而全世界对炸药的研究,不也受到了我国四大发明中火药的启发吗?否则,何时会有炸药问世,也未可知。 正如英国一位科学家所说,当年中国的犁传入欧洲,大幅提高了黑土地的产量,间接为工业革命助力不少。这些事例都摆在眼前,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早已铭刻于历史之中,犯不着因一个奖项的得失而妄自菲薄。 诚然,诺贝尔奖是一个重要的奖项,但并非唯一的奖项,也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我们关注其学术价值即可,切勿将其奉为唯一的标杆。 大家怎么看?我觉得这或许是西方耍的小花招,将获奖者名单偏向自己的阵营,营造出他们依旧强大的假象,以此吸引资本靠拢,大家认为有这种可能性吗?
又到了诺贝尔奖揭晓之际,没有中国籍获奖者,有人为此觉得可惜,实则真不必太过介怀。
奥斯卡翠苦
2025-10-09 12:15: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