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旧将扬·莫尔比专访:尤尔根·克洛普绝不会多看我一眼👀巴斯康比:62岁的

友鸿评体育啊 2025-10-09 13:01:32

利物浦旧将 扬·莫尔比专访:尤尔根·克洛普绝不会多看我一眼👀

巴斯康比:62岁的利物浦传奇球星畅谈如何适应“高强度”英格兰赛事、安菲尔德的黄金岁月,以及自己为何从小支持阿森纳

扬·莫尔比回忆起自己初到利物浦时的情景:当时他作为一名进攻型中场外援,努力在风格粗野的英格兰后防线中站稳脚跟——此时,一个与现代球员的鲜明对比涌上他的心头。

“有点像现在的弗洛里安·维尔茨,”莫尔比感同身受地说,“我刚在这里踢球时,每场比赛前25分钟都喘不过气。我花了18个月才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到第二个赛季中期,我终于开窍了,一切突然就顺了。仿佛场上的节奏慢了下来,我脑海中设想的比赛节奏,和现实球场上的节奏完全同步。突然间,一切都变得得心应手。”

四十年过去,莫尔比当年艰难的适应过程早已被人淡忘。

如今的他已是三届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两届足总杯冠军得主,被奉为经典的技术型中场和点球大师(为利物浦出战期间,45次点球机会中他罚进42个)。他深深融入了这座接纳他的城市,刚到利物浦时,口音里就已带上了一丝利物浦本地腔调。

此后所有效力安菲尔德的技术型球员,从哈维·阿隆索到维尔茨,人们都会拿他们的传球范围与这位“丹麦巨星”(莫尔比)作比较。

“总有一个时刻,你必须证明自己——因为在利物浦,你永远会被拿来和前辈比较,”莫尔比回忆道,“对我来说,那个前辈就是格雷姆·索内斯。整整一年,我听到的全是‘他无法填补索内斯的空缺’。直到达格利什接任主教练,一切才发生改变。”

变化的关键是什么?“是一位信任我、并希望我能成功的主教练,”莫尔比说,“肯尼是位被低估的战术家。他很欣赏80年代的丹麦国家队,于是对战术做了些调整,让我能获得更多空间和时间。有一段时间,我们采用三中卫阵型,我作为自由人在后场组织。我成了一名位置更深的进攻型中场。”

这一调整的效果堪称惊艳。莫尔比在第二个赛季攻入21球,助力利物浦夺得1986年的“双冠王”(联赛与足总杯冠军)——他此前在阿贾克斯接受的顶级足球培养(当时队中有老将约翰·克鲁伊夫,以及一众冉冉升起的超级巨星),终于在安菲尔德得以施展。

为利物浦罚点球期间,莫尔比45次主罚的成功率高达93.3%

“我到利物浦时,肯尼(作为球员)的职业生涯已接近尾声,所以克鲁伊夫是我合作过的最强队友,即便当时他已35、36岁,”莫尔比说,“赛前他还在更衣室里抽烟,上场后却能做出你从未见过的精彩表现。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1982年,我们在欧洲冠军杯客场对阵凯尔特人,现场氛围热烈到难以置信。当时阿贾克斯队里全是18、19、20岁的年轻人,克鲁伊夫把我们召集到一起说:‘这场比赛交给我,我会罩着你们。’我发誓,那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个人表演之一,最终我们2-2战平对手。

“我很幸运,曾与许多传奇球员并肩作战:克鲁伊夫、弗兰克·里杰卡尔德、罗纳德·科曼、马尔科·范巴斯滕、米歇尔·劳德鲁普……所以,能让我印象深刻的球员并不多。但来到利物浦后,看到罗尼·惠兰、史蒂夫·尼科尔这样的球员——他们甚至不算队中最耀眼的明星——你会由衷感叹:‘这就是足球的最高水准。’

“我和阿贾克斯队友或丹麦国家队队友聊天时,会跟他们说:‘我们队有个叫罗尼·惠兰的球员,他太不可思议了。’说实话,罗尼是我合作过的球员中最被低估的之一。所有和他并肩作战过的人,都会告诉你他有多出色。他完全能适应尤尔根·克洛普的利物浦,也能融入佩普·瓜迪奥拉的曼城。

“后来约翰·巴恩斯在1987年加盟。他的表现让我们惊叹不已。短短两周内,队里对他的期待就高到难以置信。我以前在沃特福德效力时和他交过手,当时觉得他也就一般。但和他成为队友后才发现,他的水平远超我们所有人的预期。他绝对能入选利物浦历史最佳阵容。像约翰·巴恩斯这样的球员,所有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天赋,不是吗?”

那么,莫尔比最适合现代足坛哪支球队的风格?“我觉得克洛普绝不会多看我一眼,因为我的踢球风格和他喜欢的类型不符。我不适合他麾下的中场体系,”他说。

“你不想贬低自己,但同时也不想过分抬高自己。或许在克洛普对阵瓜迪奥拉的时代,我在佩普手下会有更多机会。我觉得自己更适合斯洛特战术体系中的中场角色。”

莫尔比本有机会成为瓜迪奥拉的队友,加入克鲁伊夫那支传奇的“梦之队”(巴塞罗那)。“1990年,巴萨曾求购我,”莫尔比回忆道,“双方谈妥了160万英镑的转会费,但利物浦要求全额预付。能被克鲁伊夫看中,对我来说是种荣誉。

“后来,1990年我们庆祝联赛夺冠那天,索内斯(当时已开始执教)私下找过我。我们刚领到冠军奖杯,正在城里喝几杯庆祝,接着我就被索内斯和他的助理菲尔·博尔斯玛拉上了车,他们说希望我加盟格拉斯哥流浪者。不过肯尼(当时仍在利物浦任职相关角色)不愿放我走,而且我自己也不确定是否真的想离开。现在回想起来,我毫无遗憾。正因如此,我才能在这座城市生活41年,而不是短短6年。”

留在利物浦,让莫尔比的传奇色彩更加浓厚——他成为了英超“国际化革命”爆发前,首批登陆英格兰足坛的海外球员之一,这一身份让他备受尊崇。

莫尔比回忆道:“丹麦是最早购买英格兰足球电视转播权的国家之一,所以我从小就是看着英格兰足球长大的。我小时候是阿森纳球迷,因为1971年的足总杯决赛——那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直播比赛。当时阿森纳击败了利物浦,所以我就开始支持他们。现在我对阿森纳依然有好感,当然,和我对利物浦的热爱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但那确实是我一直渴望在英格兰踢球的原因之一。

“1984年,我曾口头同意与谢菲尔德星期三的霍华德·威尔金森签约,也和水晶宫、曼城谈过。后来,已故的利物浦传奇球探汤姆·桑德斯——比尔·香克利‘靴室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向我发出邀请,让我去利物浦试训10天。

“他说俱乐部需要近距离观察我,因为他们听说了很多关于我的好评,但自己还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考察。阿贾克斯当时还劝我:‘试训?你确定吗?你可是丹麦国脚啊。’但对方是利物浦,所以我没多想就答应了。我喜欢他们的态度:‘来吧,用表现打动我们,不然我们就选别人。’我完全没有那种‘自己是外籍球员’的疏离感。

“我记得当时能感受到一种自豪感——每个人都觉得:‘我们可是利物浦,是欧洲冠军,海外球员凭什么不想来我们这里?’

“我的丹麦队友、前阿贾克斯队友贾斯珀·奥尔森一年前加盟了曼联。当时托特纳姆的阿根廷双星(奥斯瓦尔多·阿尔迪莱斯和里基·比拉)可能是英格兰足坛最知名的外籍球员,伊普斯维奇和南安普顿也引进过几位外籍球员,但整体数量并不多。

“说实话,我们这些当时来到英格兰的球员,算是开拓者。后来英超联赛诞生,足球的国际化才进入了新阶段。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们这批早期外籍球员的到来非常重要。我们必须拿出好表现,才能鼓励各俱乐部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有些教练需要被说服,才会相信一名丹麦国脚比早已适应这里高强度赛事的英国球员更合适。在此之前,人们总会质疑:‘在周二晚上的客场比赛中,当球在场上飞来飞去时,他们(外籍球员)能应对吗?’当时的‘艰难客场’,指的是在格雷厄姆·泰勒执教的沃特福德,或是在温布尔登的普洛巷球场(温布尔登旧主场),而不是现在的斯托克城。

“那时候的比赛风格原始又激烈。1986年我们第一次去温布尔登客场时,他们故意关掉了更衣室的暖气,给我们的热身用球也是瘪的——诸如此类的小伎俩层出不穷。他们就是想证明‘这些利物浦巨星根本扛不住’。结果我们3-1赢了他们。”

如今,莫尔比仍是安菲尔德的常客,同时为丹麦电视台工作。体育场附近的一幅壁画,以及利物浦一号购物中心约翰·刘易斯店内的“扬·莫尔比社区活动室”,都是他“传奇偶像”地位经久不衰的见证——后者的诞生,还源于一场社交媒体引发的趣事。

“这事和喜剧演员特洛伊·霍克有关。他当时在维特罗斯超市外和顾客打招呼,店员让他离开时,他说:‘抱歉,你们得跟我的老板扬·莫尔比说。’

“有人说他们根本不知道扬·莫尔比是谁。这件事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后,同属一个集团的约翰·刘易斯(百货公司)工作人员回复说:‘我们当然知道他是谁。’

“他们联系了我,说很乐意让特洛伊和我一起参与活动,还表示扬·莫尔比不仅永远受欢迎,甚至可以拥有一间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房间。

“于是,这件原本只是玩笑的事,变成了一次传递善意的机会。我们想出了打造‘社区活动室’的主意。我们拍摄视频宣传活动室时,还没到家,视频就已经有40万人观看了。到第二天,观看量就达到了150万。”

霍克那句走红的口头禅“扬·莫尔比会怎么做?(What would Jan Molby do?)”,或许正是维尔茨这样的英超新援在适应过程中会问自己的问题。

莫尔比能给出什么建议?“我喜欢在球场上从容不迫的球员。我很欣赏马丁·祖比门迪的表现。麦卡利斯特也有这种特质——他从不慌乱,总能比其他人快一步预判局势。

“当然,我也很喜欢哈维(阿隆索)。他传球的时候,仿佛早在所有人(无论是观众还是场上球员)意识到之前,就已经预判到了传球路线。现在人们会统计助攻次数,但很少有人会认可进攻中那第二或第三次传球的价值——正是这些传球打开了局面,而这类球员(阿隆索、麦卡利斯特)最擅长送出这样的传球。

“作为球员,你必须有自己的个性。这不仅仅是拥有能力那么简单,你还需要有展现能力的勇气。”

0 阅读:15
友鸿评体育啊

友鸿评体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