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87年,飞行员徐勇凌驾驶一架歼6战斗机,听错口令,撞上长机,坠毁在云南的深山老林中,最后他弃机跳伞逃生,不料,却在深山迷路8小时,陷入绝望之际,突然一声牛叫声却让他看到希望。 1987年2月19日,25岁的徐勇凌正和队友进行超音速编队训练,要命的意外发生了——无线电串频,一个错误的指令“360加力”被他误听,油门推到最大,两架战机以800公里的时速轰然相撞。 技术系统的失效是连锁性的,先是通信协议存在歧义,然后是求生装备也靠不住,徐勇凌从8000米高空弹射后,主降落伞竟然没打开,直到快要撞上地面时,备用伞才猛地张开。 当他孤身一人,带着伤痛和恐惧,降落在没有GPS、无法通讯的原始森林时,所有高科技保障都归零了。 一声牛叫,打破了长达六个多小时徒步后的死寂,带来了生的希望,最终把他从绝境里拉出来的,是彝族男孩尹正海,以及他家那碗热气腾腾的蛋炒饭。 一个普通牧童,面对这个从天而降的陌生人,没有恐惧和犹豫,只凭纸上一行“请带我到村公所”,就果断撇下羊群,担起了一份责任,后来,村民们自发挎着篮子送来西瓜和馒头,这些最质朴的善意,共同构成了托举英雄的大地。 徐勇凌离开时悄悄压在枕下的20元钱,和尹正海数十年后那句“我只不过帮了个小忙”,都说明了这份情谊,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正如徐勇凌后来的感悟:“最先进的战机也需要最质朴的人民托举。” 那碗蛋炒饭的“余味”,绵延了近三十年,它像一颗石子,在时间的长河里激起层层涟漪,对徐勇凌来说,那份温暖是他内心永恒的坐标,驱动他在2016年通过微博发起寻人。 两人重逢时,徐勇凌带来的礼物意味深长:一架最先进的歼-20战机模型,和一块当年坠毁的歼-6残骸。 这份礼物,也是一份国家级的“答卷”,答卷里还包括,那场事故后空军全面推行的“无线电指令复诵制度”,它从根源上杜绝了类似悲剧的重演。 而最深远的回响,是尹正海救助飞行员的故事,深深影响了他的大女儿,女孩长大后参军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通信兵,从一次致命的通信故障,到一个献身国防通信事业的新生命,这碗饭,悄然完成了一次精神的伟大闭环。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感人 | 29年后,歼10首席试飞员找到救命恩人:你没白救我,我为国家做了点贡献》
终于明白美国空军不选洛马的六代机方案了。洛马公布了它失败的六代机方案,说实在的
【84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