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将有大事发生,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于10月14日,对中国建造、拥有或运营的船只征收港口费,中国也将采取反制措施。 美国这波操作,其实早有预谋,今年4月,他们就以“中国海事行业搞不公平竞争”为由,启动了对华301调查,最后憋出个“两阶段收费方案”:第一阶段,对中国船按每净吨50美元收钱,2028年涨到140美元。 对中国建的船,按每净吨18美元或者每集装箱120美元收,2028年分别涨到33美元和250美元,更绝的是,美国还打算到2047年,把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里“美国船”的比例提到15%,想用关税把中国船挤出去,救自家船厂。 但美国这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算盘,打得可不咋地,美国煤炭公司的老板直接吐槽:“这收费一搞,我们出口成本得涨35%,60天内可能连船都租不到!”美国石油协会也急眼了,说能源产品出口要完蛋。 农业团体更哭惨,说农民本来就被中美贸易战坑得够惨,现在又被拉进“火坑”,数据摆这儿呢:全球61%的新商船是中国建的,停靠美国港口的集装箱船里,98%都和中国沾边,美国这招“精准打击”,最后可能把自己贸易腿给打折了。 面对美国的“收钱大棒”,中国可没干等着,9月28号,国务院紧急改了《国际海运条例》,新增条款直戳美国肺管子:对搞歧视的国家,我们可以收特别费、限制靠港,甚至不给海事数据服务! 这招太狠了——全球三成集装箱货量得靠中国港口中转,一旦动手,哪个船公司扛得住? 更妙的是,中国的反制不光针对美国,还向全世界放话:谁搞歧视,谁就付出代价!这种“从规则上反击”的招数,比单纯对拼关税聪明多了。 毕竟,中国港口吞吐量全球第一,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超40%,而美国挂国旗的船才不到200艘,全球航运市场的话事权,早不在美国手里了。 这场“海上关税大战”的涟漪,正到处乱溅,国际航运公会(ICS)警告:要是中美冲突升级,全球航运市场可能分裂,运输成本一涨,供应链效率就得拖后腿。 以美西港口为例,中国反制措施一搞,19%的集装箱运力都改道了,港口闲置率可能冲到18%!更糟的是,要是其他国家跟着美国学,全球航运规则就得更乱,国际贸易链条可能直接“断链”。 美国想用关税救船厂,可自家船厂工人平均年龄55岁,造一艘船比中韩贵7000万美元,交期还多3年,这哪是救,分明是“用关税给衰落买单”。 中国反制虽然硬气,但全球航运市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真要拼到“两败俱伤”,最后买单的还是咱们普通老百姓和企业。 说到底,海运就是全球经济的大动脉,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与其在关税上“互捅刀子”,不如坐下来好好聊聊,毕竟,美国农民得靠中国市场卖货,中国制造业得用美国技术,全球供应链更得中美稳定合作。 10月14号的“收钱日”可能是个转折点,但希望它别成“分裂的开始”,而是“对话的契机”,毕竟在这个地球村,谁也离不开谁,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不是自己遭殃?
几天后,将有大事发生,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于10月14日,对中国建造、拥有或
掘密探索
2025-10-09 18:36:5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