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一解体,乌克兰简直是抱着金饭碗要饭 —— 手里攥着苏联近 30% 的军工家底,航母、导弹、发动机生产线堆成山,可兜里一分钱没有,别说维护设备,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 而那会儿咱们正憋着劲儿搞军工升级,战斗机的发动机、航母的设计图纸、气垫船的核心技术,处处都卡着脖子,两边一凑,简直是旱地里遇上了及时雨,这合作一搞就是二十年。 要说乌克兰给的帮助,那真是实打实的硬货。 就拿瓦良格号航母来说,当年拖回大连的时候看着像个空壳子,可乌克兰悄悄塞过来的设计图纸,厚厚一大摞,从船体结构到动力布局全齐了。 咱们的工程师对着图纸啃了好几年,一点点把空壳子改成了辽宁舰,后来又照着门道造出了山东舰、福建舰,海军一下子从 “近海防御” 摸到了 “深蓝海军” 的门槛。还有教练机用的 AI-222 发动机,当年咱们自己造不出来,乌克兰直接给了生产线技术,歼教 - 9、歼教 - 10 才能顺利列装,飞行员培养速度都快了一倍。 更别说野牛气垫船、地空导弹的制导系统,好多关键技术都是从乌克兰那边 “取经” 后,咱们再吃透、再升级,才有了后来的突飞猛进。 可在这些实打实的合作里,最让人眼馋又最可惜的,就是没能拿下马达西奇公司的核心技术 —— 尤其是那款能顶起战略大飞机的 D-18T 发动机。 这马达西奇可不是普通厂子,当年苏联的 “动力沙皇”,大到运输机、直升机,小到导弹的发动机,一半以上都出自它家。而 D-18T 更是它的镇厂之宝,长 5.4 米、重 4.1 吨,单台功率能到 229.85 千牛,当年推动 640 吨的安 - 225 运输机飞遍全球,靠的就是 6 台这玩意儿。 对咱们来说,这发动机就是战略大飞机的 “心脏”—— 有了它,大型运输机、空中加油机、预警机这些国之重器,就能少走至少十年弯路,战略投送能力直接上一个大台阶。 本来 2017 年的时候,咱们企业都跟马达西奇谈妥了收购股份,眼看着技术图纸、生产线就要到手,可美国和俄罗斯突然跳出来搅局。 美国怕咱们突破战略短板,天天给乌克兰施压,又是制裁威胁又是经济利诱; 俄罗斯也不想自家当年的家底被外人拿走,跟着敲边鼓。 乌克兰当局架不住两边的压力,直接撕毁了合同,后来甚至把咱们企业投进去的资产都给没收了。到手的 “心脏” 就这么飞了,说起来都让人惋惜。 这事儿确实是个大遗憾,毕竟能直接拿到成熟的大推力发动机技术,对谁来说都是捷径。但也正是这口气憋得慌,反倒逼得咱们自己下了死功夫。 这些年咱们的航空工程师没日没夜地啃技术,从材料工艺到涡轮叶片,一点点抠细节,现在国产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也有了不少进展。虽然跟 D-18T 比还有差距,但至少走在了自主研发的正道上。 其实回头看,这遗憾也不全是坏事。当年靠乌克兰的技术起步是没办法,可真要想不受制于人,核心技术早晚得自己啃下来。 就跟当年造航母一样,别人给的图纸再好,不如自己摸透了原理。现在咱们的军工发展越来越稳,就是因为把 “鸡蛋” 揣进了自己的兜里。你们说,这算不算 “塞翁失马”?
苏联一解体,乌克兰简直是抱着金饭碗要饭——手里攥着苏联近30%的军工家底
探修説
2025-10-09 21:31:22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