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超级大铜矿拒绝中方,澳洲力拓欣喜接盘后,被接下来一幕整懵了! 这矿是全球数

岁月如歌之坊 2025-10-10 00:35:10

*蒙古超级大铜矿拒绝中方,澳洲力拓欣喜接盘后,被接下来一幕整懵了! 这矿是全球数得着的超级铜矿,中国早从 2003 年就参与进来,当时和加拿大企业一起签了框架协议,还给了 3 亿美元专项贷款,准备帮着搞基建、出技术,本来合作挺有戏。 可蒙古后来没接这茬,反而选了澳洲的力拓,力拓 2022 年花 31 亿美元把矿相关的绿松石山公司全买下来,还免了 24 亿债务,一开始承诺投 120 亿,高兴得以为捡了个宝。 结果到 2025 年,力拓彻底懵了,蒙古要追加钱,成本超支,还吃了官司,设备坏了巷道塌了,好好的生意变成了烂摊子。 大家觉得蒙古当初拒绝中国合作,是不是一开始就没算清自己的地缘底牌? 这处超级大铜矿的底子其实相当厚,里面藏着 3110 万吨铜和 1328 吨黄金,按现在的开采能力能连续挖 50 年,等到 2025 年全面投产,全球每 100 吨铜里就有 3 吨是从这儿出来的。 它离中蒙边境才 80 公里,旁边就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市场,本来这地理位置该是天大的优势,毕竟铜挖出来要运去加工、用在新能源汽车上。 意味着省运费、省时间,算下来这矿能撑 600 万辆电动车每年的铜需求,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时候,这矿本来该是个核心节点,可惜蒙古没把这层优势用对地方。 中国当初参与进来,不只是给钱给贷款,更重要的是能提供配套的技术和基建支持,比如矿上需要的运输线路、基础设备,中国这边有成熟的经验,合作起来能少走很多弯路。 蒙古后来拒绝,是想搞第三邻国外交,觉得不能太依赖中俄,想拉着其他国家平衡一下。 也想多赚点钱,非要让铜在本地加工,逼着投资方建发电厂、建加工厂,觉得这样能拿到更多资源附加值。 再加上 2012 年出了个矿产限制法案,好多外资一看政策说变就变,都不敢放心投了,这几方面凑到一起,就把中国这边的合作推远了,转头让力拓接了盘。 力拓当时接盘的时候,满心以为拿下了个摇钱树,毕竟这矿的储量和位置摆在那儿,怎么看都像笔好买卖。 可遇到的事,让它彻底没了当初的底气,蒙古政府突然开口要追加 50 亿无息贷款,还得再交 70 亿环保保证金,这钱要么是白给,要么就是长期套在里面拿不出来。 本来计划 53 亿就能搞定的前期投入,最后花到 70 亿还没打住,运输的时候还得绕远路,每吨铜的成本平白多了 300 美元。 不光花钱,还惹上了官司,给投资者赔了 1.3875 亿美元才和解,另外又多掏了 8 亿处理杂七杂八的问题。 最头疼的是被迫自己建 300 兆瓦的电厂,中间停工那段时间,设备放得都锈了,矿里的巷道还塌了几处,本来以为是捡块肥肉,结果咬到一嘴骨头,这就是让力拓懵的地方,之前完全没料到蒙古会这么反复,也没算到后续的麻烦会这么多。 这事闹到最后,三方都没占到便宜,蒙古是内陆国,本来运铜矿就靠中蒙通道,可它又不让铜对华出口。 现在矿开出来了,运不出去也卖不上好价钱,眼看着守着大资源却赚不到钱,还可能陷进资源诅咒里,就是资源越多越依赖,最后经济反而没活力。 力拓这边更难受,全球铜战略本来指着这个矿撑起来,现在投了这么多钱,退出去的话之前的投入就全打了水漂,根本承受不起,只能硬扛着陷在里面。 中国这边短期受了点影响,进口铜的成本涨了 15%,但也没等着,赶紧找智利、秘鲁这些国家谈合作,资源渠道反而变得更多元了,算是从被动里找了条主动的路。 2025 年这会儿,这个铜矿虽然投产了,但能不能赚钱还不好说,力拓想试试用人民币结算,看看能不能缓解点压力,可到现在也没成功。 其实这事儿给各方都提了个醒,蒙古得明白,光想着靠资源民族主义要好处不行,得看清自己的地缘现实,离中国这么近,又没出海口,不靠中蒙通道根本玩不转,硬要找其他外资替代,最后亏的还是自己。 力拓当初太急着抢资源,没把蒙古的政治风险算清楚,以为有钱就能搞定一切,现在掉泥潭里才知道,资源合作不是光看储量就行,还得摸透当地的政策和地缘情况。 中国这边也得更注意资源安全,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多找几个合作方,同时把技术话语权抓在手里,这样就算短期受点影响,也能很快调整过来。 这事儿就是一场明明白白的战略误判。蒙古高估了自己能找到其他外资替代中国,没看清自己依赖中蒙通道的根本。 力拓低估了蒙古政策的反复性,以为拿下矿权就万事大吉,没算到后续的成本和麻烦。 大家觉得力拓现在是该接着硬扛,还是认亏退出更划算,要是蒙古想重新找中国合作,你觉得得拿出什么样的诚意才能让双方再走到一起?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岁月如歌之坊

岁月如歌之坊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