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月了,外媒终于知道了,歼50的飞控布局,兰达姆机翼+全动翼尖居然是绝妙的搭配

秋月如镜诗意长 2025-10-10 02:19:57

十个月了,外媒终于知道了,歼50的飞控布局,兰达姆机翼+全动翼尖居然是绝妙的搭配。美媒称,难以驯服的全动翼尖,与兰达姆机翼组合是世界上飞控最复杂飞机。因为沿着后掠角向翼尖的气流让全动翼尖的灵敏度极高,可以为兰达姆机翼提供操控的直接力,还无需太大。可以这么说,兰达姆机翼+全动翼尖属于强强组合,也属于“难难”组合,而且这二者都是为了隐身“六代机”设计的。 首先说一下兰达姆机翼,兰达姆机翼是一种后缘呈内凹锯齿状机翼设计,核心优势在于兼顾隐身性能与跨速度域飞行能力。主要的优点:隐身性能突出,后缘锯齿结构符合边缘平行原则,有效散射雷达波,降低雷达反射面积。气动性能优异:亚音速阶段,较大的展舷比提高升阻比,增强机动性和燃油经济性;超音速阶段,后掠前缘降低微波阻力,支持超音速巡航。另外兰达姆机翼也整合了智能材料和微型射流孔,可以动态调节翼型弯度,优化高低速稳定性。但兰达姆机翼也存在着,应力集中风险和设计复杂性高等缺点。 其次全动翼尖,全动翼尖是“六代机”设计的颠覆性技术,研制的难度极高。全动翼尖在高速飞行中易引发结构颠振,导致机翼剧烈振动而解体。其机理复杂,需要通过高精度材料和主动颠振抑制技术来解决,研发周期长、失败风险高。由于,全动翼尖位于机翼末端,承受超音速旋转应力,需要同时满足高强度和轻量化的要求。解决方案,钛合金3D打印、整体化制造、拓补优化,但是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昂。 全动翼尖的飞控复杂性也极高,全动翼尖需要实现多自由度运动,展向±25度、弦向±15度偏转。并与推力矢量、阻力舵等子系统进行协同。另外,全动翼尖在偏转时会形成垂直面,增加雷达反射面积,与隐身需求冲突。这就需要与智能材料和动态控制策略来优化,但低速效率低,必须结合推力矢量来补偿。 所以说,只有驯服了全动翼尖,再加上兰达姆机翼,才会形成某款“六代机”绝妙的飞控布局。这不仅仅是强强组合,也是“难难”组合,兰达姆机翼+全动翼尖,研发难度极高,还得需要新型智能材料来配合。

0 阅读:2727

评论列表

用户90xxx39

用户90xxx39

5
2025-10-10 18:45

小心奸细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4
2025-10-10 17:19

腹部设计很生硬,都是简单的直线,对于设计人来说,直线就要最简单的画法。

貌似纯洁 回复 10-10 20:58
f35的腹部到处都是肿块,这样你都觉得是流畅的线条[点赞]果然是爱屋及乌啊

啊呸 回复 10-10 20:14
那样雷达波反射时才不会向各个角度漫射啊,利于隐身。

艾玛介孩子真棒

艾玛介孩子真棒

2
2025-10-10 13:12

我就纯好奇,几个动作面之间的缝隙怎么这么大。。。?留着超音速时候热胀冷缩缓冲的吗。?

莫邪论剑 回复 10-10 19:08
大迎角飞行稳定性有帮助,不影响隐身,对材料要求高

猜你喜欢

秋月如镜诗意长

秋月如镜诗意长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