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有些中等师范生,在学校教了几年书后,调到其他单位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的黄运辉,1993年毕业于广西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普师专业,分配到广西大新县桃城镇第二小学教书。在学校工作期间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函授学历,为后来调到其他单位增加了优势。 还有在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工作的黄兴旺,也是1996年从贵州安顺师范学校毕业的师范生,在乡镇初中教了十几年书,拿到了函授本科学历,后来发展很好。我发现他们都是在广西和贵州这样的西部省份工作,在学校工作时展露了出色的才华,再加上有文凭,自然得到了单位的赏识。 90年代毕业的师范生里面其实有很多人才,因为那时中专毕业包分配,有些成绩优秀的农村学子都是考中专,想早点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因此,能考上中师的基本都是中考成绩拔尖、头脑聪明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同龄人中本来就是佼佼者,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自律性和上进心。中师毕业生通常被分配到乡镇中小学任教,他们在基层的艰苦环境中锻炼了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的精神,这些素质为他们日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学生在学校吃的VS在家吃的太真实了!
【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