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中国错判了伊朗,还是伊朗错判了中国?伊朗本来想着自己扛着反美大旗,中国怎么也得表示表示,结果发现中国虽然嘴上说好朋友,实际行动却很诚实,该和沙特握手就握手,该和以色列做生意就做生意,完全不吃道德绑架这一套。 伊朗原以为握着那份“25年合作协议”,就能借中方资金冲破封锁,结果几年过去,投资虽有落地,但金额有限,大多跑到铁路和老工业上。 中国企业要算账,既担心二级制裁,又怕政治波动,哪敢贸然重注?伊朗心里自然不是滋味,觉得中国帮得不够给力,可在中方眼里,讲的是可持续发展,不是感情“救火”。 油这块倒是稳得很,到2024年,伊朗九成以上原油都卖到中国去,能源通道不断线,但这更多是生意,而不是结盟。 伊朗想让中国在国际上替它顶上火,中国却更看重平衡和对话,它要的是稳,不是选边。 真正让局面拐弯的是2023年春天,那场中方牵头的沙伊和解,两国代表同桌重修旧好,中国没站谁一边,反倒稳稳当当做了个“调停人”。 此后,中国和沙特的合作一路升温,各类项目遍地开花,而伊朗那边的进展依旧慢悠悠,德黑兰看在眼里,酸甜苦辣一块儿涌上来。 不过,伊朗也不算空手。加入金砖,就是一张新门票。中国的支持更隐性,从双边走进了多边平台。 通过金砖和上合组织,伊朗至少有了发声的舞台,对它来说,这比一腔口号更管用。 与此同时,中国和以色列的生意也没停,两国贸易额连年攀升,从科技到新能源都在对接。 这一冷一热之间,更能看出中国的逻辑,认市场,不认阵营。 当伊朗在2024年动武时,中方的反应依旧是那套原则:理解安全关切,但反对事态升级。既不冲动指责,也不随声附和。 一番平衡操作,让伊朗意识到,中国的友谊有温度,但也有边界,合作可以深,但不会替你出头。 2025年后,中伊合作又恢复了劲头,新总统上任,中国企业慢慢扩大投资,金砖的金融机制也帮伊朗绕开美元枷锁。 沙特那边,中企项目数量翻番,显示出中国那套“不结盟、多合作”的路线。 到了联合国重提伊核议题时,中国依然立在原点:反对单边制裁,支持通过国际法解决,这份低调的坚定,反倒成了中方最有力的姿态。 回头看,伊朗误会的不是中国的态度,而是没读懂中国的节奏。 中国从不靠情绪做外交,它追求的是稳字当头、互利共赢,伊朗想找靠山,中国却更想搭舞台。 到头来,这份“慢热式”友谊或许才最耐看,没有豪言壮语,但能一路走远。
真的被伊朗蠢哭了,如果不是伊朗在10月4日宣布,伊朗正与中国磋商引入北斗系统,以
【311评论】【3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