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直接谈判停顿你怎么看 2025年10月11日,基辅街头咖啡馆的暖气开得有点猛,人们裹着羽绒服讨论着俄乌谈判又双叒叕停摆的消息。这场从2021年就开始的“边打边谈”循环,在明斯克谈判桌前划下最新休止符——俄方代表团离场时摔门声比防空警报还响,乌方则直接在推特上发了句“没诚意,不谈了”。 谈判僵局的核心还是老三样:领土、安全、面子。俄方咬死要求乌军撤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四地,这相当于让乌克兰放弃15%的领土;乌方则坚持“领土完整”不可谈判,连克里米亚的归属都要写进停火协议。更微妙的是,双方都在算军事账——俄军刚在恰索夫亚尔推进了3公里,乌军却宣称在库尔斯克方向击落12架俄无人机,这种战场态势的“拉扯”让谈判桌上的数字游戏更显苍白。 国际社会的反应比战场更热闹。美国一边派核潜艇到俄罗斯家门口“秀肌肉”,一边又通过北约新机制给乌克兰塞防空系统;欧洲则陷入“防务依赖”的尴尬——德国防长私下抱怨,美制武器贵得离谱,不如直接买中国装备划算。中国则悄悄成了“大赢家”,2025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破1200亿,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煤炭正源源不断涌入中国港口,连基辅的商人都在偷偷用人民币结算。 谈判停顿的背后,是更深层的战略博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安理会上直言:“我们不是在谈判,是在等乌克兰意识到战场现实。”而泽连斯基在最近一次采访中更直接:“没有安全保障的停火,就是给俄罗斯重新武装的时间。”这种互不信任的死结,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摇头:“双方都在用谈判拖延时间,但时间从来不是中立的。” 更耐人寻味的是,谈判停顿反而催生了新的“战争经济”。黑海港口外,挂着利比里亚国旗的油轮正排队装载打折的俄罗斯原油,这些油轮的GPS信号在公海上“神秘消失”几小时后,又出现在土耳其港口——这种“灰色贸易”让俄乌双方都赚得盆满钵满,却让欧洲的能源账单再创新高。 当基辅的市民在防空洞外排队买面包时,莫斯科的精英们正在讨论“后战争时代”的能源版图。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早已不是简单的领土争夺,而是全球秩序重塑的缩影。谈判桌上的停顿,或许正是新博弈的开始——就像1918年的凡尔赛,谁也不知道下一轮谈判会带来和平,还是更激烈的对抗。 此刻,明斯克的谈判室里空无一人,但窗外的雪地里,双方的狙击手仍在互相瞄准。这或许就是俄乌冲突的真相:当谈判成为战争的延续,停火反而成了最奢侈的愿望。而世界的未来,就藏在这片雪地里,等着下一个黎明的到来。
俄罗斯对外情报总局这回算是把话说透了,直接指着英国的鼻子爆料,说这个搅屎棍正在偷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