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打垮中国的最大威胁不是美国,普京笑到了最后。 一切得从俄乌冲突后的俄罗斯汽

兰亭说事 2025-10-11 12:53:00

这次打垮中国的最大威胁不是美国,普京笑到了最后。 一切得从俄乌冲突后的俄罗斯汽车市场说起,2021年的时候,俄罗斯乘用车还能卖出166.7万辆,全球排进前十,当时现代-起亚一年能卖37万辆,占了22.3%的市场,雷诺控股的伏尔加也有35万辆销量,市占率21%,欧美日韩品牌牢牢把控着市场主流。 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车企立马玩起了“集体跑路”的戏码,先是雷诺急着把伏尔加68%的股份甩卖给俄罗斯国家汽车工程研究院,还嘴硬说“被迫离开”。紧接着丰田关掉了圣彼得堡工厂,这家年产8万辆RAV4的工厂说停就停,2000名员工直接失业,2022年1-8月在俄销量暴跌69%。 大众、宝马、奔驰这些老牌车企也跟着撤资停产,短短一年时间,俄罗斯汽车销量直接从166.7万辆砸到68.7万辆,市场上连新车的影子都少见。 就在西方车企挥泪大甩卖的时候,中国车企带着技术和资金杀了进来,长城汽车早在2019年就建好的图拉工厂派上了大用场,这个涵盖四大工艺的整车厂一年能产15万辆车,直接成了俄罗斯市场的“及时雨”。 奇瑞更是把多品牌战略玩得飞起,旗下奇瑞、欧萌达、捷途等六个品牌齐上阵,2024年卖了32.5万辆,同比涨了47%,硬生生抢下两成市场份额,连俄罗斯销量前十的榜单里都挤进去四个奇瑞系品牌。 吉利、长安也没闲着,经销商把车堆到霍尔果斯口岸,高峰时要用无人机找停车位,那种火爆程度堪比当年的淘金热。2023年中国品牌市占率直接突破50%,2024年三季度更是冲到67%,2月份甚至出现除了本土品牌拉达,前五全是中国车的盛况。 但普京可没让中国车企“躺平赚钱”,他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眼看着中国车企靠平行出口赚得盆满钵满,2024年4月直接堵上了中亚中转的灰色渠道,要求补齐关税和增值税,10月又把进口车报废税涨了70%到85%,明摆着说“想卖车?就得在本地建厂”。 这招确实狠,之前单台车能赚三五千美元的好日子没了,现在利润压缩到五百到一千美元,有的车型还得亏本卖,但中国车企也没办法,毕竟这么大的市场丢了太可惜,只能乖乖搞本土化。长城图拉工厂扩产,奇瑞跟当地企业合作建零部件基地,连电子元器件这些之前依赖进口的配件,都开始找俄罗斯供应商代工。 更妙的是,俄罗斯借着这个机会把本土零部件产业给盘活了。工业发展基金直接给本土厂商放软贷款,帮着更新生产线,之前连内饰都造不好的工厂,现在能给中国车企供配件了,本土车企的份额也从2021年的25%涨到40%。 这就形成了个完美闭环:中国车企带来技术和订单,本土供应商跟着成长,俄罗斯慢慢摆脱对西方的依赖。2024年俄罗斯汽车销量直接反弹到183万辆,比2023年涨了91%,比冲突前还多了16万辆,这恢复速度谁看了不佩服。 西方车企这会儿急了,2025年美俄关系刚有点转暖,就嚷嚷着要回来,意大利阿里斯顿热能先跳出来试水,现代、三星也偷偷派人谈判。但普京早把门槛架高了,想回来可以,必须本土化生产,用俄罗斯的零部件,还得排队等审批,关键领域优先给本土和欧亚联盟企业。 更打脸的是,他们之前的商标被本地企业抢注了,供应链也断了,想重建至少得两三年,等他们折腾完,市场早被中国车企和本土品牌占满了。俄罗斯经济学家都说,西方品牌回来就是“从零开始”,之前的优势全没了。 中国车企虽然2025年初受政策影响,出口量跌了16%,一汽、东风这些大厂销量也波动,但底子还在,毕竟本土化的厂子建起来了,渠道也铺好了,短期阵痛不算啥。 说到底,普京这盘棋看得是真远,表面上是中国车企填补市场空白,实际上是借外力补自己的工业短板,既赚了税收和就业,又摆脱了依赖,最后西方想回来都没门,可不就笑到最后了。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