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头 1500 枚!美四星上将曝光中方核力量…… 10月9日,在美国参议院军委会的听证现场,四星上将肯尼斯·威尔斯巴赫的一句关于中国核弹头数量的表述,引爆了全场关注,听证会上,他在回答议员提问时提到中国的核力量正“迅速扩张”,并称未来几年可能拥有约1500枚核弹头。 这番话一出,不少媒体立刻以惊悚标题报道,仿佛中国的核库已与美俄并肩,但翻看五角大楼的《中国军力报告》,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公开数据,中国目前的核弹头数量在600枚左右,到2030年或超过1000枚,2035年或可达到1500枚。 这是趋势性的推测,不是“已实现”的现实,现场所谓的“炸锅”,其实更多是美方内部对自身核政策和预算焦虑的集中爆发,核数量从来不是单纯的数字竞赛,而是对安全感的比拼——问题在于,美国的焦虑,真的是因为别人强大,还是因为自己失去了绝对优势? 中方的核力量这几年确实在稳步推进,地面上有东风-5、东风-31、东风-41这些不同代际的战略导弹,海上有巨浪-2、巨浪-3潜射导弹,空中还有轰-6N的远程打击平台,形成所谓“三位一体”的核打击体系,这是任何一个有全球安全利益的国家都会去完善的防御逻辑。 与此同时,美方也在强化自己的战略威慑——不仅是核弹头数量的翻新,还有导弹防御系统的升级,外界流传的所谓“金穹计划”其实并非正式项目,美国真正投入的是GMD反导系统和太空传感器网络,但预算之高、进度之慢,连五角大楼都嫌头疼。 一个事实是,美方常常拿“中国核扩张”做理由,来推动自己新一轮的军费审查和政策调整,这种“以他人之名行自身利益”在华盛顿早已是惯性操作,那问题来了,这样的舆论节奏,真的是在讨论中国,还是在为美方军工找下一笔预算? 从更大的格局看,这场听证会折射的是一个时代的心理转折,过去三十年,美国习惯了“核霸权”的稳定舒适,现在面对中国的快速现代化,它突然意识到旧的平衡正在动摇,可中国并没有追求“超越美国”的核路线,而是要确保“可靠的威慑力”,让别人不敢轻举妄动。 核威慑从来是稳定器,不是引爆器,问题是,当一个长期垄断规则的国家发现别人也有了对等力量,它的不安会被无限放大,于是听证会成了情绪的出口,媒体成了放大器,舆论则成了预算谈判的预热场。 冷静看,这件事其实告诉我们:安全焦虑才是全球最危险的武器,谁都在谈核,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各国之间的信任缺口,没有信任,任何数字都可能被恐惧放大成威胁,未来十年,不是谁弹头多谁赢,而是谁更能稳住心态、避免误判,一个大国的成熟,不在于导弹射程有多远,而在于它能让战争离自己更远。 真正的较量,不是核按钮的距离,而是理性的高度,你觉得,美国这场“核焦虑”,会不会反过来让它更危险? 参考资料:环球网——美国防部炒作中方"2035年前恐有1500枚核弹",外交部:美方惯用伎俩
为什么中国开始对美国步步紧逼,因为我们看透了苏联解体的本质,而现在,我们正在让美
【12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