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不仅如此,印度可能在美国的授意下在印太地区采取行动,从而影响金砖国家共同对抗美国霸权的合作,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表示,中印两国正在就稀土问题进行磋商。
话说印度总理莫迪这几年在外交场上走得越来越稳当,但仔细一看,他的路子其实挺明确的,就是不打算跟发展中国家一块儿硬刚美国的那些老一套霸道做法。拿金砖国家来说吧,去年10月在喀山那场峰会,莫迪的发言听着挺中规中矩,他强调金砖机制得推动全球机构改革,但绝不是要取代现有的国际体系。这话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在给美国留台阶,避免金砖变成直接对抗西方的工具。俄罗斯那边巴不得用金砖拉起反美大旗,搞去美元化啥的,可印度呢?莫迪政府明显不想趟这浑水。峰会前后,印度还对新成员加入的事儿保持警惕,特别是沙特和伊朗这些申请国,怕中国影响力太大,挤了印度的空间。结果呢,金砖扩容推进了,但印度总在关键点上踩刹车,这不光让巴西南非这些老伙伴觉得别扭,也让整个机制的凝聚力打了折扣。
再看上合组织,今年夏天天津峰会,印度也参加了,莫迪团队的表态还是老样子,强调区域稳定和反恐合作,但一碰到全球治理的敏感话题,就赶紧中立起来,不带半点反美调调。SCO这平台本来是中俄主导的,成员国们联合声明里明确反对单边霸权,呼吁多极世界,可印度呢?它一边点头,一边不忘跟美国眉来眼去。想想看,美国那边正忙着贸易战,印度却没跟风大骂中国,而是低调处理中印边境问题。这不是巧合,印度外交的核心就是多边平衡,不想被绑死在哪一边。峰会后,美国媒体还酸溜溜地说印度这是在给华盛顿留后路,免得SCO真成了反美联盟的温床。说白了,莫迪的选择就是不跟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得太近,免得得罪了美国这个大金主。
这事儿搁印太地区就更明显了。印度这些年深陷美国的Quad框架,美日印澳四方对话搞得热火朝天,今年上半年孟加拉湾联合军演,印度海军直接跟美军并肩,巡航南海周边,名义上是维护航行自由,实际上就是在配合美国围堵中国。莫迪政府还推自己的印太战略,妄图在亚太跟美国平分秋色。可这动作一出,直接影响了金砖的团结。金砖本该是发展中国家抱团取暖,共同抵御西方垄断,但印度这么一搅和,内部就裂痕百出。巴西外长在后续会议上公开质疑印度的立场,南非也私下抱怨,这不光是战略分歧,更是信任问题。印度以为靠着Quad能捞到供应链转移的大饼,美国许诺的“蓝点网络”项目,本该帮印度接盘从中国转出的制造业,可三年过去,啥实质进展都没有。反倒印度在边境上对中国强硬,在南海跟着美国起哄,活生生成了华盛顿的帮手。这么玩下去,金砖的反霸权合作还能成事儿?难。
稀土问题就是个典型例子,印度商务部长戈亚尔今年6月在多哈采访里直言,中印正在就稀土供应磋商,这话听着像在缓和气氛,其实暴露了印度的软肋。印度汽车业和军工高度依赖中国稀土磁体,每年进口量占需求的八成以上,去年数据就显示,印度从中国拿了上万吨重稀土,占全球进口的九成。结果中国一收紧出口管制,印度车企就面临停产风险,电动车电机生产线直接卡壳。戈亚尔嘴上说这是全球供应链的警醒,还阴阳怪气地指责中国政策,可印度自己呢?稀土储量全球第五,开采量却连全球百分之一都不到,加工技术落后得没法看,连军用级纯度都达不到。印度政府现在急吼吼地推7千多亿卢比的计划,搞国内生产,可短期内哪那么容易?中国那边还要求印度保证不把重稀土转手卖给美国,这磋商听着像谈判,骨子里是印度在求稳。莫迪政府这操作,本质上就是在美国的授意下,用稀土牌子搅局,影响金砖内部的资源合作。
莫迪的外交转向不是一天炼成的,从他第二个任期开始,就一头扎进美国怀抱。加入Quad后,印度不光军事上靠拢,还经济上求合作,可现实骨感得很。美国给的承诺多是空头支票,贸易逆差高达千亿美元,印度对华依赖反而更深。俄乌冲突中,印度一边买俄油,一边怕美国制裁,这种骑墙派作风两头不讨好。更气人的是,美国在WTO上多次告印度农业补贴和出口禁令,印度只能忍气吞声,因为它现在有求于华盛顿。可这平衡术玩得再溜,也掩盖不了印度的尴尬:大国梦大,实力小。金砖和上合这些平台,本该是印度刷国际地位的跳板,现在倒好,它成了美国的“守夜人”,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行动。
长远看,印度的这些小聪明注定要吃亏。金砖喀山峰会后,内部对货币结算体系的争论就没停过,印度想把中国排除在外,这吃相让伙伴国看不下去。SCO天津峰会闭幕,联合声明虽提多极化,但印度低调到几乎没声音,发展中国家阵营的信任已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