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震怒济南城:千名烈士魂归何处?46座空墓等英雄37

青霭悟禅机 2025-10-12 22:57:02

1985年,80岁的许世友上将来到济南,他想去祭奠济南战役中牺牲的华野九纵烈士,结果在革命烈士公园走了一圈后,他怒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夏天,许世友将军已经年近八十,他身体大不如前,却始终放不下心里的一桩旧事,这年七月,他和老战友聂凤智一起南下青岛,途经济南,本来,这是一次例行公务,但老将军心里最惦记的,始终是济南城下牺牲的那些九纵烈士。 许世友和九纵的战士们有着太深的感情,解放济南那年,他身患重病,仍坚持坐着担架亲自指挥,八天八夜鏖战,九纵冲在最前头,伤亡惨重,但没有一个人退缩,许世友常说,兄弟们靠得住,是因为部队有个规矩:打仗绝不丢下一个伤员、绝不忘记一个牺牲的战士。 这一路,许世友心里就念叨着,得去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看看九纵的弟兄们,为了这事,他提前打电话给济南军区的迟浩田,让他帮忙安排,迟浩田是他多年的老部下,对老首长的心思再明白不过,马上派人提前去陵园查找。 没想到,英雄山陵园里竟没有九纵烈士的墓,工作人员翻遍了所有记录,也没找到相关的名单和墓碑,消息传到许世友那里,老将军脸色一下就沉了下来,他本想在济南停留,为烈士们献个花圈,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思念,现在却连落脚的理由都没有了。 许世友的失望和愤怒溢于言表,他反复念叨:“当年九纵为打下济南,牺牲了一千多人,怎么连个墓地都找不到?”他的嗓音里,更多的是对历史被遗忘的痛心,这种失落,只有真正把战友当成家人的人才懂。 最后,许世友决定不在济南下车,直接去青岛开会,会议期间,他的心思全不在议题上,见到老战友们就谈烈士的事,“兄弟们为了解放济南流了多少血,现在连一个凭吊的地方都没有!”大家听了也心里难受,谁都没想到会这样。 有人回忆起当年的情形,说那会儿战事紧急,很多烈士就地安葬,后来可能没有及时迁葬或登记,也有人猜测,是后来的动乱或管理疏忽,才让这些烈士长眠无人知晓,各种说法,谁都说不清楚,但大家心里都觉得憋屈。 许世友的牵挂并没有因为会议结束而散去,离开青岛前,他又一次叮嘱迟浩田:一定要把九纵弟兄的下落查清楚,许世友说,如果连这些牺牲的战友都找不到归处,那他这个司令员就算白当了。 迟浩田不敢怠慢,回去后,立即调动更多人手,联系远在河北的27军——也就是当年九纵的后身,27军很快派出专人,与济南市民政局一起翻查历史资料,走访周边乡村,大家像破案一样一处处排查。 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线索,1948年济南战役时,九纵的野战医院设在历城区孙村镇一带,很多重伤员和烈士,都安葬在济南东郊的乡村墓地里,调查小组花了两个月,跑遍济南周边1700多个零散墓地。 最终,他们在大王山和孙村镇西徐马村等地找到九纵烈士的遗骸,尤其是孙景隆烈士的墓,让大家格外感慨,孙景隆是莱阳人,参军18个月,战死济南,他的名字在部队里一度被列为“失踪”,家人苦苦寻找多年也没结果。 直到1987年清明,经过省市民政部门的努力,孙景隆等46位九纵烈士的遗骨终于迁入英雄山烈士陵园,在陵园南坪二区,正好空着46个墓穴,仿佛命运早就安排好这些英雄“归队”。 烈士归来,亲属们赶来祭拜,孙景隆的儿子已是七旬老人,看到父亲的墓碑和那18张染血的党费,泪流满面,那是孙景隆参军以来全部的津贴,一分没花,全留作党费,这种朴素的信仰和情怀,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许世友虽然没能等到九纵弟兄“归队”的消息就离开了人世,但他的挂念没有被辜负,九纵的烈士们终于有了归宿,后人有了凭吊的地方,许世友带病指挥济南战役、坚持“东西对进”战术、让九纵主攻东门,都是为了兄弟们能有尊严地活着和死去。 他自己后来当了大官,也没有忘记那些牺牲的小兵,许世友相信,如果连为胜利而死的人都记不住,那再大的功劳也立不住,英雄山上的46座墓,不只是石头,更是后人心里的丰碑。 信息来源:孙景隆,济南战役中的第一位插旗手——海报新闻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青霭悟禅机

青霭悟禅机

观人生百态,尝世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