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 年,44 岁的张大千已在画坛声名鹊起,身边早有三任妻子,却在见到女儿 14 岁的女同学徐雯波时动了心。当少女红着脸问 “伯父,我能拜您为师吗?”,张大千的回答直白又刺眼:“你若拜我门下,就做不了我夫人了。” 四年后,48 岁的他如愿迎娶 18 岁的徐雯波,这场始于 “拜师” 邀约的感情,终究绕开了师徒名分,走向了婚姻。 那时徐雯波住在成都姑母家,家境普通却爱画画,听说同学张心瑞的父亲是大画家张大千,一直盼着能得到指点。1943 年,张心瑞邀她去家里,徐雯波揣着自己的画稿赴约,没成想刚见到张大千,对方的目光就落在了她身上 —— 清秀的模样、眼里对画画的期待,让张大千当场动了好感。 徐雯波紧张地递上画稿,张大千边看边点头,夸她有灵气、线条用得好。少女被夸得脸红,顺势提出拜师,却没料到会得到那样一句答复。张心瑞在旁边也愣了神,大概没见过父亲对自己的同学如此直白。那天后,徐雯波没当成徒弟,却成了张家的常客:有时看张大千整理新画,有时听他教调颜料、运笔,连日军轰炸成都时,张大千带家人躲防空洞,也会拉上她,在昏暗的洞里给她讲自己画画的经历,两人的话题渐渐超出了 “师生” 该有的界限。 徐雯波姑母起初不知情,听邻居说张大千对侄女格外上心,追问之下才知道真相,当场就反对 —— 年龄差三十岁,对方还有三任妻子,怎么看都是徐雯波吃亏。张大千没争辩,只画了幅工笔花鸟让徐雯波转交,画里盛开的牡丹配两只喜鹊,寓意吉祥,姑母看着精细的画工,态度才稍软,却仍没松口。 可这几年里,徐雯波去张家的脚步没停:帮着整理画稿、给张大千研磨,张大千去写生也总带着她,教她观察自然、把风景落于纸上。1946 年抗战胜利后,张大千再次提婚,这次他亲自登门找姑母,拍着胸脯保证会好好待徐雯波,家里事多听她的,又凭着自己在画坛的地位、反复的承诺,终于让姑母点了头 —— 或许姑母觉得,跟着张大千,徐雯波至少能在画画上有出路,日子也不会太苦。 1947 年春天,张大千在成都酒楼办了婚礼,徐悲鸿等朋友都来道贺,还送了画当贺礼。可这场婚礼也藏着尴尬:第二任妻子黄凝素不愿到场,觉得他不该再娶;女儿张心瑞没法接受同学变继母,婚礼当天直接搬去了同学家。 婚后徐雯波成了张大千的第四任妻子,也成了他的 “全能助手”:照顾生活起居,画画时帮着铺纸、递笔,画完后分类整理画稿,生怕受潮损坏。1949 年张大千决定去台湾,因小儿子张心健年幼体弱,只能暂时托付亲戚,没成想这一别就是永别。到了台湾,张大千要去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徐雯波也跟着去,在光线昏暗的洞窟里,她举着灯一站就是几小时,帮张大千照亮壁画上的线条与色彩,连一句累都没喊过。后来张大千的敦煌临摹画广受好评,他总说 “这里面有徐雯波的功劳”,这话或许是真的,却也难掩两人关系里的不对等 —— 从 14 岁被 “拒绝拜师”,到 18 岁嫁为人妻,徐雯波的青春与才华,似乎都成了围绕张大千的注脚。 往后几十年,徐雯波陪着张大千从台湾到巴西,再回到台湾,他晚年身体不好,她就精心照顾,按揉、喂药、读报纸。直到张大千去世,她还按遗愿把部分重要画作捐给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场始于 “非常规邀约” 的婚姻,最终以徐雯波一生的陪伴收尾,只是回头看 1943 年那句 “做不了我夫人”,总让人觉得,比起爱情,更像一场早有预谋的 “选择”。
44岁张大千遇14岁少女徐雯波:拒绝收徒直言“做不了我夫人”,4年后娶她为第四任妻子
石头侃社
2025-10-13 09:50:21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