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郑则仕公司破产欠下8000万外债,走投无路时给好友周润发电话:“发哥,我没办法了,能不能借点钱周转一下 ”可电话那头的声音却让他意外。 谁都以为周润发会念及多年情谊,至少说句安慰的话,没成想电话里传来的竟是干脆的拒绝,连一丝犹豫都没有。郑则仕握着听筒的手瞬间僵住,耳边还回响着“我帮不了你”那几个字,窗外原本还算晴朗的天,好像一下子就暗了下来。 他不是没做过心理准备,8000万在90年代可不是小数目,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可他和周润发毕竟是一起跑过龙套、演过对手戏的兄弟,当年在片场,周润发还曾把自己的盒饭分给他一半,怎么到了真要帮忙的时候,对方却这么绝情? 郑则仕挂了电话,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地上散落着催债单,桌上的咖啡早就凉透了。他甚至开始怀疑,以前那些所谓的“兄弟情”,是不是都只是片场里的逢场作戏?就在他盯着墙上自己和周润发的合照发呆时,门铃突然响了。 开门一看,门口站着的不是催债的人,而是周润发的助理,手里还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袋子。助理把袋子递给他,说这是发哥让送过来的,没等郑则仕反应过来,人就转身走了。 他赶紧打开袋子,里面除了一张银行卡,还有一张字条,上面是周润发熟悉的字迹:“钱不多,先还一部分急债,剩下的我帮你联系了几个剧组,剧本在袋子里,你先看看。”郑则仕这才明白,周润发不是不帮,而是不想让他只靠借钱度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话在发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郑则仕才知道,周润发当时没直接借钱,还有个更深的心思。他怕郑则仕一旦习惯了靠别人接济,就没了重新站起来的斗志。毕竟在演艺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谁不是跌倒了再爬起来?直接给钱只能解燃眉之急,给机会让他靠自己的本事赚钱,才是真的帮他找回尊严。 那段时间,郑则仕白天在剧组拍戏,晚上就对着账本算还款计划,经常忙到后半夜。有一次拍一场淋雨的戏,他发着高烧还坚持不用替身,导演都劝他休息一天,他却说:“发哥给我找的机会,我不能辜负。”也就是凭着这股劲,他在两年内就还清了大部分债务。 再后来有人问起这件事,周润发只是笑着说:“当时要是直接把钱给他,他可能这辈子都抬不起头。兄弟之间,不是要帮他把麻烦解决掉,而是要帮他学会自己解决麻烦。”这话听着简单,可真要做到,却需要十足的清醒和真心。 反观现在的圈子,不少人表面上称兄道弟,一到关键时刻就躲得远远的,更别说像周润发这样,用“拒绝”的方式帮对方找回底气。郑则仕后来在采访里说,当年要是没有周润发的“绝情”,就没有后来重新站起来的自己。 有时候,真正的帮助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施舍,而是不动声色的成全。就像周润发,没说一句漂亮话,却用最实在的方式,给了郑则仕重新出发的勇气。这种情谊,比嘴上的“兄弟”二字,要重得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回村后的马伊琍。回村后的杨紫。回村后的聂远。回村后的王源。回村后的周润发
【14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