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VS北方面包店价格大战:月薪上万都吃不起的"精致穷",到底是谁在买单? 刚毕

旭曰初照 2025-10-14 14:39:11

南方VS北方面包店价格大战:月薪上万都吃不起的"精致穷",到底是谁在买单? 刚毕业的北方小伙小张,怀揣着月薪上万的"高收入"自信,第一次走进深圳某网红面包店,结果直接被价格单吓到瞳孔地震—— "一个巴掌大的可颂28块?吐司切片要45?随便拿两样就破百,这吃的不是面包,是金子吧!" 更让他崩溃的是,当他小心翼翼问店员"有没有便宜点的",对方礼貌微笑:"先生,我们家主打天然酵母、进口面粉,这个价格已经很亲民了。" 小张的遭遇瞬间戳中无数打工人的痛点: 为什么南方的面包店,价格能贵到这么离谱? 而北方的老式面包房,5块钱还能买一大袋? 01 南方面包店:卖的不仅是面包,更是"中产幻觉" 走进任何一家南方的网红面包店,你都会被它的"氛围感"绑架—— 原木色装修、暖黄灯光、满墙的日文/法文标签,连装面包的牛皮纸袋都印着英文Logo。店员温柔提醒:"这款贝果用的是加拿大红春麦,发酵72小时哦~" 但撕开这层精致外衣,你会发现: "进口原料"可能是文字游戏:所谓"法国黄油",可能只是国内分装;标榜"天然酵母",实际和普通酵母成本差不到2毛钱 "手作情怀"是溢价利器:明明机器10分钟能压100个面团,非要强调"师傅手工揉制",工时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拍照打卡才是刚需:调查显示,68%的顾客购买后第一件事是拍照发朋友圈,真正在乎口感的不到30%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南方,面包早不是填饱肚子的主食,而是彰显生活品质的社交货币。" 02 北方面包房:5块钱管饱的"碳水天堂" 对比之下,北方老式面包店简直是一股清流—— 玻璃柜台里堆着脸盆大的老式面包,塑料袋一装称重卖。5块钱能买四个酥皮点心,10块钱拎回半斤桃酥,店员大姐的吆喝声比面包还实在:"新出炉的!凉了不好吃!" 这种差异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存逻辑: 北方:走量薄利多销 主打社区熟客,靠复购率生存。河北某面包厂老板算过账:"一个5元面包利润不到1块,但每天能卖2000个。" 南方:场景消费收割溢价 上海某网红店老板直言:"我们店租金每月15万,不卖28块一个的可颂,难道卖5块钱的麻花?" 03 当"面包刺客"成为常态,年轻人正在用脚投票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烘焙品客单价涨幅达23%,远超CPI增速。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觉醒: "不是买不起,是觉得不值":95后程序员小林吐槽,"28块的可颂和5块的馒头,碳水含量其实差不多" 反向消费兴起:小红书上穷鬼面包攻略话题爆火,教人用超市临期面包、自制酵素替代 "平替战争"白热化:山姆、盒马等连锁品牌推出9.9元贝果,直接截流网红店客群 一位资深投资人预判:"未来两年,靠讲故事溢价的面包店会死掉一半。" 当我们在为"精致面包"买单时,到底是在为原料付费,还是为虚荣心缴税? "月薪上万不敢进面包店"的荒诞现实,是否该让我们反思:消费主义的镰刀,是不是挥得太狠了? (欢迎在评论区晒出你见过最离谱的面包价格!)深圳面包店 上海韩系面包店

0 阅读:12
旭曰初照

旭曰初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