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制裁之下,部分国际芯片巨头无法向中国出口芯片;在中国的制裁之下,这些国际

史鉴奇谈 2025-10-15 11:03:15

在美国的制裁之下,部分国际芯片巨头无法向中国出口芯片;在中国的制裁之下,这些国际芯片巨头也无法向美国供应芯片。基于此逻辑,中国芯片企业获得了追赶的时机,而部分国际芯片巨头则步入黯淡时期。   美国先动手搞制裁,把不少高端芯片和制造设备都列入了出口管制清单。那些靠全球市场吃饭的国际芯片巨头,比如英特尔、高通这些,一下子就卡了壳。它们想给中国客户供货,可美国的政策卡着脖子,手里有货也送不出去,眼睁睁看着中国这个大市场的订单流走。   可没等这些巨头缓过劲来,中国这边也出了反制措施,把镓、锗这些制造芯片的关键原材料给管起来了。这些原材料中国的储量和产量都占全球大头,国际巨头想造芯片,根本绕不开。现在中国这边限制出口,它们就算拿到美国的订单,也没法搞到足够的原材料开工,等于两头的生意都黄了。   英特尔之前就遇上了这麻烦事。它本来跟中国某科技公司签了笔服务器芯片的大订单,定金都收了,结果美国制裁一出,这单生意直接黄了。紧接着中国原材料管制落地,英特尔美国工厂的生产线因为缺镓,好几条线都停了,原本要给美国军方供应的芯片也没法按时交付,两边都得罪不说,还赔了不少违约金。   高通的日子也不好过。它家的手机芯片以前在中国市场卖得特别火,占了差不多一半的份额。美国制裁后,高通没法给中国手机厂商供最新的5G芯片,只能眼睁睁看着联发科和中国本土芯片厂商抢市场。更糟的是,高通在美国的汽车芯片生产线,因为缺锗材料,产能直接砍了三成,美国车企天天催货,高通这边只能干着急。   这些国际巨头日子不好过,中国芯片企业倒是迎来了难得的机会。以前国际巨头的芯片又好又便宜,中国企业想抢市场特别难,现在巨头们供货断了,中国企业的机会就来了。   中芯国际去年就趁着这股劲儿,加大了14纳米芯片的产能投入。它不仅拿到了国内手机厂商的订单,还把芯片卖到了东南亚的电子设备厂。今年一季度,中芯国际的营收同比涨了23%,还新招了两千多名工程师,扩建了两条生产线。   除了制造端,设计端的企业也没闲着。华为海思之前受制裁影响挺大,现在借着这个机会,推出了好几款适配国内产业链的芯片,从物联网芯片到工业控制芯片都有覆盖。上个月,海思还跟国内一家新能源车企签了合作,要为车企定制车规级芯片,这在以前可是国际巨头的地盘。   长江存储也在闷头搞突破。它家的NAND闪存芯片,以前在技术上比三星、美光差一截,现在趁着国际巨头供货紧张,长江存储把产能拉满,还推出了新一代的存储芯片。国内的电脑厂商和手机厂商纷纷下单,长江存储今年的市场份额已经从去年的5%涨到了12%。   国际巨头们不是没想过办法。三星去年想在越南建个新工厂,绕过原材料管制,结果越南当地没有配套的原材料加工产业,光运输成本就比从中国进口高了三成,最后这工厂建到一半就停了。   美光更有意思,它想从日本采购锗材料,可日本的锗产量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价格还贵了两倍多。美光用日本的锗造出芯片后,成本直接上去了,在美国市场卖得比中国企业的芯片还贵,根本没竞争力,最后只能降价促销,一季度就亏了15亿美元。   中国芯片企业这边还在不断加码。今年上半年,国内有二十多家芯片企业拿到了融资,总金额超过了300亿元。这些企业把钱都投到了技术研发上,中芯国际的7纳米芯片已经进入了测试阶段,长江存储的3D NAND芯片也突破了232层堆叠技术,跟国际巨头的差距越来越小。   反观那些国际巨头,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英特尔今年已经裁了五千多人,还关闭了美国本土的两家老工厂。高通也缩减了研发投入,原本计划推出的新一代芯片,现在都推迟了半年多。   现在圈子里都在说,这场制裁就像一场大浪,把国际巨头们的短板都给冲了出来,却给中国芯片企业送来了逆风翻盘的机会。中国企业抓着这个机会拼命追赶,国际巨头却在两头受困中慢慢失去优势,照这个趋势下去,用不了几年,芯片圈的格局说不定就得换个样了。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