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跳出来了,其部长王乙康公开宣称:台海开战等于中美开战 王乙康并非近期唯一就台海问题发声的新加坡部长。 就在他发言的三天前,新加坡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尚穆根在同一场合提出了一个更为形象的比喻:中美对新加坡如同“左右眼”,无法二选一。 数据显示,美国是新加坡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国,也是安全领域的靠山,军事武器也来自美国。 可在贸易上,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 就像尚穆根说的:“就像问你哪只眼睛更重要?除非一只已经失明”。 王乙康说,台海冲突必将引发中美对抗,但其潜台词却远非如此简单。他将台湾与中国、美国并列称为“朋友”的表述引发争议。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说法模糊了一个中国原则,将中国的内政问题曲解为中美之间的双边问题。 王乙康强调“新加坡把精力花在促进世界和平上”,看似中立,其实压根没有选择的权力,他们就像是一艘小船,靠近哪边都有侧翻的可能。 如果台海真的发生冲突,新加坡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新加坡港口是全球重要的转运枢纽,2023年货物吞吐量达到3.7亿标准箱。 一旦台海冲突导致航线受阻,新加坡港口将面临货物积压、运营成本上升等问题,对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 2023年中新双边贸易额达到1156.7亿美元,同比增长5.2%。 而与美国在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又使得新加坡不能轻易得罪这位安全领域的“保护神”。 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双重依赖,构成了新加坡走钢丝外交的根本原因。 王乙康将台湾与中国并列称为“朋友”,一方面参与美国主导的“金色眼镜蛇”军演,另一方面与中国开展“合作-2024”反恐演练。既触碰中国红线,又保留了解释空间。 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同样面临选边压力,但新加坡的应对更为系统化。 从东亚到欧洲,多个国家似乎都在为可能的台海冲突做准备,各自打着不同的算盘。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去年曾表示,如果台海发生冲突,美国不能利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对中国采取“进攻行动”。 但这一立场似乎有所变化,今年6月,马科斯强调菲律宾需要为“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准备。 纵观亚太地区,新加坡的“左右眼”哲学、英国的遥远介入、菲律宾的摇摆不定,都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台海和平与否,牵动着无数国家的神经。 美国对盟友的承诺,从来都是“条件性的”。 菲律宾的仁爱礁事件已经给出清晰信号,美国嘴上说会保护菲律宾,但南海巡航几次就算交差了,根本没实质出兵。 乌克兰危机也是一样,美国提供武器,但从头到尾都不愿意派兵干预。 这些现实案例无疑会让新加坡深思:完全倒向美国是否明智?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早在2023年就说过:台湾在美国眼里只是一个“棋子”,真打起来,美国不会为了台湾动用地面部队,“台湾终究会被牺牲”。 王乙康部长的发言,与其说是新加坡立场的转变,不如说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一次谨慎试探。 随着美国不断强化“印太战略”,新加坡等区域国家被迫在经济依赖与安全诉求之间寻找平衡点,不轻易选择,但必须时刻准备。
快报快报!就在刚刚!新加坡的部长劝中国要顺从美国的关税政策,不要以眼还眼以牙
【161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