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前副总长:“爱国者”的拦截成功率已从42%降至6% 最近这事儿,得从10月11日说起。罗曼年科在中将身份上Espreso电视台节目里直言,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的拦截率掉得厉害,从之前42%直接滑到6%。这数字听着就扎心,意味着俄罗斯导弹现在九成多都能穿过去。为什么这样?主要是俄方导弹升级了,尤其是“伊斯坎德尔”系列,机动性强多了,能在飞行中变轨,雷达一锁定它就拐弯,甩掉拦截弹。俄罗斯从今年夏天开始改这些东西,软件优化让末段加速更快,轨迹不固定,乌克兰的“爱国者”雷达跟不上节奏。罗曼年科点明,乌克兰“爱国者”电池本来就不多,只够盖几个大城市周边,俄罗斯用侦察机和无人机先探路,找空档下手。升级后,导弹尾翼调整更灵敏,发射出去的轨迹像蛇走,防空部队操作员盯着屏幕也难咬住。 这不是空穴来风。俄罗斯今年9月就大改“伊斯坎德尔-M”和“匕首”导弹,加了规避模块,射程500公里内精度高,拦截率从8月的37%直线掉到9月的6%。乌克兰空军数据也印证,俄罗斯这些导弹现在用饱和攻击,几十发一起来,分散“爱国者”火力。罗曼年科说,即便有系统驻守,俄方也切换升级版,突防效果翻倍。想想看,乌克兰靠这些西方援助守空域,本来“爱国者”声誉好,拦截高超音速目标时牛,但俄罗斯迭代快,测试场试了几百次,工程师调引擎推力和软件算法,现在导弹中段就能微调方向,末段再冲刺。结果呢?基辅和哈尔科夫周边袭击频发,基础设施挨了不少打。罗曼年科这番话一出,国际上炸锅,西方媒体跟进报道,承认俄罗斯在导弹技术上追上来了。 这拦截率下滑跟乌克兰整体防空体系有关。“爱国者”贵,一套上亿美元,弹药更贵,乌克兰总共就几套,维护起来吃力。俄罗斯知道这点,专挑没覆盖区打,升级导弹后连有系统的地儿也难挡。比方“伊斯坎德尔”现在加了主动干扰,发射时释放诱饵,雷达分不清真假。乌克兰得靠本土系统补位,像S-300老家伙,但那些跟不上新威胁。罗曼年科强调,数量少是硬伤,俄罗斯情报准,卫星和间谍盯着部署,一暴露就集中火力。国际专家也说,俄罗斯这波升级是针对性强,学了伊朗和朝鲜的路子,成本低效果高。乌克兰空军头头私下承认,拦截弹库存紧张,训练不足,加剧问题。总之,这6%的数字不是孤例,反映出高科技战争的残酷,防御方总得跟进,不然就被动。 转到援助这边,罗曼年科话音刚落,第二天10月12日,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就表态了。柏林跟挪威联手,再给乌克兰两套“爱国者”系统,年底前到货。这不是头一回了,德国从2023年起就援了好几套,今年8月还确认过两套,现在再加码。默茨在记者会上说,这是对乌克兰空防的直接支持,美国帮忙补德国库存,避免柏林自家缺口。挪威出雷达部分,德国管发射器和指挥车,整套东西运过去后,乌克兰空军得赶紧组装,训练操作员。预计这些系统先搁东部前线,盖住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缓解饱和攻击压力。 德国这步棋走得稳。默茨上台后,军援乌克兰力度大,2025年预算里拨了不少款买美制装备,转手给基辅。跟美国协议好,华盛顿补德国的“爱国者”,柏林不吃亏。挪威这伙伴靠谱,之前就帮过北约东翼。援助细节看,系统包括PAC-3导弹,专打弹道目标,射程远精度高。但罗曼年科提醒,即便多了两套,拦截率短期难回升,得等乌克兰整合好,还得防俄罗斯继续升级。国际上,这事儿被视为北约团结信号,回应俄罗斯的导弹攻势。欧盟其他国家也跟进,荷兰和罗马尼亚表态加弹药援助。 长远看,罗曼年科的观点影响不小。他退休后总在媒体上推本土防空开发,乌克兰今年试射自家弹道导弹,范围上百公里,成本低适合量产。俄罗斯升级导弹,乌克兰也得反制,或许加干扰弹或多层网。专家分析,6%拦截率逼乌克兰多元化,靠“爱国者”不行,得混SAMP/T和NASAMS。俄罗斯那边,导弹厂加班,产量月增20%,但经济压力大,制裁咬着。乌克兰守得住空域,关键在盟友持续供货和自家创新。默茨的承诺落地后,预计11月首批部件到,乌克兰工程师忙活组装,测试锁定率。
乌前副总长:“爱国者”的拦截成功率已从42%降至6% 最近这事儿,得从10月1
义气先义
2025-10-15 20:11:09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