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正重回海盗时代,荷兰抢夺我国企业之后,欧盟欲公开抢我国先进技术。   就在不

地缘历史 2025-10-16 11:49:55

西方正重回海盗时代,荷兰抢夺我国企业之后,欧盟欲公开抢我国先进技术。   就在不到半个月前,荷兰政府突然下达了一道部长令,冻结了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重要海外资产。   9月30日,这份由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签发的命令,不仅限制了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30家子公司的资产流动。   还禁止其做出任何关于知识产权、业务布局和人员配置的实质性调整。   表面上挂着“国家安全”的幌子,骨子里却是毫无掩饰的技术掠夺。   事情远远没有停在所谓的资产冻结。仅仅一天之后,三位安世高层外籍高管便联手出击,将中国控股方告上了法庭。   没有任何庭审准备,10月1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便火速通过紧急裁定。   直接剥夺了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的董事职务,并将其控股股东身份实际冻结。   到了10月7日,法院更进一步,任命了一位外籍人士全面接管公司治理权,并赋予其“决定性投票权”。   从头到尾,没有任何技术问题,也无任何合规漏洞,唯一的“罪状”,就是这家全球领先的芯片企业来自中国。   更讽刺的是,在荷兰法院一锤定音的同一周,欧盟也不甘示弱。   10月14日,彭博社曝出,欧盟正酝酿出台一项新规,准备要求在欧洲运营的中国企业向本地企业强制转让技术。   他们的理由居然是“增强欧洲产业竞争力”。什么叫明抢?这就叫。不让你走,不让你投,还要你把最核心的技术拱手交出。   从荷兰到欧盟,他们不再掩饰自己的意图。这一连串操作,已经不是“打压”那么简单,而是系统性地剥夺中国企业的合法资产和技术主权。   他们不再用规则来约束自己,而是用规则当武器来打压你。你强,他们就说你威胁;你弱,他们就说你落后。   只要你是中国企业,只要你有技术优势,他们就要设法把你困住、拆掉、吞下。   看看安世半导体的现状便知,这家公司2024年营收达到147.15亿元,净利润22.97亿元,是闻泰科技的核心利润来源。   2025年上半年,其净利润同比增长17.05%。在全球功率器件和汽车半导体领域,它处于领先地位。   五年来为荷兰贡献了1.3亿欧元的税收,在欧洲雇佣数千人,研发投入三年增长超过150%。   这样一家在欧洲深耕多年的企业,换来的却是“国家安全”的莫须有指控和法院的强制接管。   更荒唐的是,这一切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早有预谋的系统性围堵。   从美国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到荷兰政府和法院联手出手,再到欧盟酝酿的“技术转让令”,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毫无缝隙。   他们不愿意承认,中国企业已经不靠“低价劳力”取胜,而是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他们更无法接受,中国半导体不再只是产业链的“组装车间”,而是开始掌握IDM话语权。   当这种现实摆在眼前时,西方选择的不是自我改革,而是回到殖民逻辑:你有的,我拿走;你强的,我拆掉;你不服,我制裁。   曾几何时,他们高举“产权神圣”的旗帜,大谈“公平竞争”和“市场开放”。   可当他们发现自己再也守不住技术霸权时,便立刻撕下伪装,重新披上海盗的外衣。   他们口口声声反对“强制技术转让”,现在却直接在法规层面推动它合法化。   他们曾经指责别国“国家干预市场”,如今却用政府命令和法院裁决,公然接管一家外企的治理权。   而在这场“全球化退潮”的浪尖,中国企业正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不仅是闻泰科技,凡是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的中国企业,都面临着类似的围追堵截。   他们用政策设限、用舆论围攻、用法律摧毁,只为一个目的:让中国制造永远停留在中低端,不给你向上的通道。   不难看出,欧盟所谓的“强制技术转让”根本不是一份经济政策,而是一份技术战的总动员令。   它将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所有布局变成风险资产,把任何一项技术合作都转化为潜在的“出让协议”。   不论你是造车的,做电池的,还是干通信的,只要你技术先进,他们就想方设法让你吐出来。   中国外交部10月15日对此已明确回应,三个“反对”掷地有声:反对违反世贸规则的强制技术转让;反对干预企业正常经营;反对以竞争为名行打压之实。   但这场应对,不能只靠一纸声明。西方已经不再讲规则,而是开始讲拳头。面对这种公开掠夺,我们也必须亮出强硬的立场。   如今的欧洲,正在悄然完成一次身份转变:从口头上的“规则守护者”,变成了行动上的“技术掠夺者”。   他们的目标早已不是“竞争”,而是“控制”;不是“共赢”,而是“独占”。   在他们的逻辑中,中国企业的成功就是“威胁”,中国技术的进步就是“挑战”。   因此,哪怕你合规合法、哪怕你贡献巨大,他们也要设法把你赶出去、拆掉你、掏空你。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