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上午刚签了免职令,下午,这位交通部长就在莫斯科郊外的车里,一颗子弹,结束了自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16 11:54:27

普京上午刚签了免职令,下午,这位交通部长就在莫斯科郊外的车里,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官方说,是自杀。 斯塔罗沃伊特可不是什么政坛边缘人,实打实是普京一手提拔的“自己人”。早年从圣彼得堡市政府起步,一路顺风顺水,2010年就进了联邦政府管工业基建,后来当联邦道路局局长、交通部副部长,因为主持克里米亚大桥建设有功被重点栽培。 谁都以为他能再往上走几步,没成想刚当一年部长就栽了,还栽得这么彻底.他用来自尽的那把格洛克手枪,说起来也讽刺,是2023年他还在库尔斯克当州长时,内政部因为他“维持社会秩序”有功奖励的。 那时候他在当地风光无限,走到哪儿都有人喊“州长先生”,估计那会儿打死他也想不到,这象征荣誉的武器,最后会成了了结自己的工具。免职当天上午,他还特地去交通部跟同事们告别,从保险箱里郑重其事地取走了这把手枪,那架势不像是走投无路,倒像是去赴一场早就约定好的结局。 官方特意强调,免职令里没写“失去信任”这几个字。懂点俄罗斯规矩的都知道,按《俄罗斯联邦国家公务员法》第37条,只有贪腐或者犯了重大过失,免职时才会用这个说法。 可这说法根本骗不了人,斯塔罗沃伊特的麻烦早就在库尔斯克埋下了,跟他当交通部长这一年没啥关系。2022年俄乌冲突刚打响,他就拍着胸脯给莫斯科打报告,说库尔斯克的边境防线绝对“固若金汤”,就算乌军来攻也能把他们揍回去。 联邦政府一听,立马拨了190亿卢布(差不多17亿人民币)专款,让他修掩体、反坦克工事这些保命的设施。 结果2024年8月6日,乌军1.5万名精锐士兵分三路突袭,轻轻松松就撕开了防线,深入俄境内10公里,8号就占领了小城苏贾,还升起了乌克兰国旗,控制了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 最丢人的是,乌军一下子占了1250平方公里的土地、92个定居点,这可是二战后俄罗斯本土第一次被外敌成建制攻入,普京气得把军靴都快跺烂了。 俄军花了整整7个月,又是调精锐空降兵,又是搞“管道奇袭”——让特战分队戴着氧气设备从直径不足1.5米的天然气管道里钻进去迂回突袭——才把乌军赶出去,直到2025年3月才算彻底收复失地。 仗打完了,账就得算。一查才发现,斯塔罗沃伊特吹的“固若金汤”防线,压根就是个纸糊的摆设。负责施工的人把国防款当成了肥肉,连买海运集装箱都敢动手脚:正常一个新集装箱只要15万卢布,他们硬是花37万卢布买,光这一项就多掏了400多万人民币的冤枉钱。 更有意思的是2024年5月斯塔罗沃伊特刚升交通部长,他的副手斯米尔诺夫就接了库尔斯克州长的班,结果这老兄才干了半年就辞职,2025年4月直接因贪污10亿卢布被捕。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贪腐窝案早就在斯塔罗沃伊特当州长时就成型了,他怎么可能摘得干净? 更蹊跷的是,斯塔罗沃伊特死后反而得了“体面”。7月10号在莫斯科办葬礼,十多个政府部长都去送他,普京虽然没露面,但也送了花圈,最后还把他埋在了圣彼得堡的斯莫伦斯基公墓。 这哪儿像是对待一个涉嫌贪腐、酿成重大过失的官员?倒像是给了某种“特殊待遇”。更巧合的是,他的另一个副手安德烈・科尔内伊丘克在同一天死了,官方说法是“心力衰竭”,俩关键人物同一天出事,未免也太巧了。 这背后其实是俄罗斯权力圈的潜规则:出了天大的事,只要你“识相”地自行了断,就能给你留最后一点面子,家人不受牵连,还能风风光光下葬,但案子的真相就得跟着你一起埋进土里。 官方说他是“自杀”,既不用公开审理撕破脸皮,也不用追究更多人的责任,看似把问题解决了,实则是把盖子捂得更紧了。 可这种“解决方式”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反而暴露了体系里的大漏洞。190亿卢布的国防款拨下去,既没有透明的招标流程,也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全靠州长一句话说了算。 斯塔罗沃伊特拍胸脯保证防线没事,莫斯科就真信了,直到乌军打进来才知道出了大问题。事后追责也只追了个“死人”,连具体贪了多少、还有谁牵涉其中都没说清楚,这样的制度环境,不就是在纵容有人伸手吗? 斯塔罗沃伊特的死不是第一个例子,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只要监督的窟窿还在,权力圈子里的默契还在,就总会有人敢冒风险捞钱。等哪天东窗事发,走投无路之下,说不定还会有人拿起象征荣誉的武器结束自己,成为下一个被子弹击穿的“漏洞证明”。 毕竟纸包不住火,靠“自杀”捂盖子的办法,治标不治本,制度的窟窿不补,迟早还得闹出更大的乱子。

0 阅读:102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