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人凤下令处死朱君友。朱君友坦然赴死,却发现枪决他的2名特务,朝他频

史叔温情 2025-10-16 15:07:01

1949年,毛人凤下令处死朱君友。朱君友坦然赴死,却发现枪决他的2名特务,朝他频繁摇头使眼色,示意他不要出声,朱君友立即心领神会。 1949年12月初,四川成都局势风雨飘摇。国民党败势已露,地下党与民主人士在这关键时刻成了“重点清理对象”。毛人凤、徐远举等人心知逃离大势已定,于是下令在离开前,清算这些在押的政治犯。 史料记载,在成都将军衙门特委会监狱,36名重要政治犯被列入处决名单,其中就包括朱君友。 朱君友被捕后,曾遭受酷刑,也被强迫审讯。他始终不肯吐露组织秘密。狱中,他与其他受难者相互支撑,彼此交流信念与希望。可当命运被书写成枪决名单,他自然明白自己命在旦夕。 某一夜,狱中响起异常动静,特务闯入牢房,带走他和几名同志。此刻,朱君友几乎可以断定:这是行刑前的最后旅程。 可是出来之后,他看到前行的特务并没有带他直奔刑场,有两个特务,不断向他眨眼、摇头,那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闭嘴,别叫喊,别闹事。”如果他此时发出一句喊声,极可能命丧黄泉。 朱君友沉住气,默不作声,不让自己成为牵连。那一瞬间,他的沉稳、清醒、对生死的把控,成为他得以活命的关键。 而被残忍处决的,则是那更多无名者,那次被称为“成都十二桥惨案”的大规模秘密枪杀,就在暗夜中进行。那夜,特务们用刺刀、手枪,挨个清算那些被列入名单的政治犯。有人因为坚守自己的信念而被再度枪决,尸体被掩埋在防空壕旁,层层掩盖。 在那残酷的夜色中,朱君友活了下来,如履薄冰,他肩负的不是个人命运,而是历史和信仰的重量。后来,成都解放后,受难者被追悼,他的经历被悼念,他的幸存成为一个活的证人。 所以说,人的“沉默”有时候比“呼喊”更有力量。如果朱君友在那紧要关头发出哪怕一声嘶吼,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哪怕被锁在绝望的牢笼,只要头脑清醒、意志镇定,就可能在死局里见缝插针。 当然,也有可能这个故事在传播中被口口相传有所润色,比如“两个特务使眼色”的细节,就很难在严密记录里得到完全证实。史料主要记录的是这批人被秘密枪决、被屠杀,而幸存者的具体情节,多靠回忆与后人整理。 所以我们在阅读时,既要尊重史料,也要理解,某些细节可能带有叙事加工的痕迹。 总之,1949年那场血雨腥风中的这一幕:一个被押赴刑场的人,在枪口之下靠一丝察觉、靠一次沉默,脱离死神的触角,这本身就足够让人动容,也足够警醒。我们要让这样的故事被记住,不为仇恨,而为尊严和清醒。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